第五十六章军官学校(2 / 3)

大明1860 飞天缆车 2084 字 10天前

在权力面前,女色就得让步。

如今,好不容易来到了隆武元年,他终于感觉自己能好好享受了,但西北和南洋的局势不安,让人头疼。

不过,相比于前几年,坐上皇位的他更加游刃有余。

这不,刚到四月,后宫就有三女怀孕,皇后邵秋儿也在其中。

后宫与政治相辅相成,尤其是皇后,作为国母的存在,其是唯一一个能享受留宿的女人,朱敦汉自然多有招呼。

“拜见先生!”

在太子的带领下,几个小家伙有模有样地拜了起来。

几个师傅也忙拱手回应。

礼毕后,自然就是开课了。

按照以往的规矩,课程是要儒家经典为主,分别是国文、国史、书法、算数、地理、天文,骑马、射箭等常规课。

不过,就像是两百年的帝国一样,一切都陈腐了,用的课本还是两百年前的样式,数代帝王一般无二。

孩子们读着书,朱敦汉旁观了一会儿,就对一旁的御书房总师傅道:

“课本我看来,课程倒是可以,就是里面的内容也该更新了!”

“这?”师盛杰眉头一皱:“陛下,这可是祖宗传下来的,世祖爷亲自定下的,怕是不好更易吧?”

“祖制,祖制!”

朱敦汉轻笑道:“你瞅瞅,上面的内容多落伍,地理上有美国,有南美各国吗?”

“天文上多了那么多的星球,记录了吗?”

“与时俱进,才能培养真正的皇子,不然只能培养一群老顽固。”

“算了,我懒得跟你解释,具体的内容我会让人跟进的,尔等只需要遵从即可。”

言罢,朱敦汉离开了御书房。

提及到教育,一开始的义务教育自然是提上日程,尤其在京畿五县,各大社学的开办,迎来了大量的穷苦百姓。

为了安抚或者说是鼓舞进学,教育部与礼部进行了会商,最后又交到了皇帝手中。

内容也是非常简单:

在乡试、会试中更新内容,童子试中试行新学。

说白了,就是讲究与世同步,在乡试会试考取内容中,加入一些新的内容,如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等。

以往陈旧的内容,早就被举子们钻研透了,刷题党盛行。

加入新的内容,不仅能够更加挑选眼界跟开阔的读书人,更是会筛出大量的刷题。

而在最基础的童子试,教育部则谨小慎微,准备在顺天府京畿五县的县试、府试、院试中,挑出二十个名额,进行新学选拔。

也就是说,五县共计一百个秀才名额,如今要有二十人为新学。

这虽然打破了常规,但却引不起轰动。

朱敦汉对于这种谨慎的行为表示赞赏。

对读书人的事,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一旦有功名这根骨头在前面吊着,许多屡试不第的童生们,必然就会选择换一个赛道,重新竞争。

毕竟这个世界上不会做八股文的人有的是。

“除了社学外,还得鼓励地方士绅办学!”

朱敦汉教导道:“朝廷的力量是有数的,而民间士绅的力量则是无穷无尽的,捐钱捐物,不仅在为自己办事,也在为乡党办事。”

“义务教学,其成本初步看上去不大,但越到后期规模越庞大,朝廷毕竟力有所逮,难以尽全力。”

“陛下明见!”刘文元忙点头称是:“臣回去后,之后立马就会面见学官,让他们进行鼓动。”

“除了士绅,那群地方官们也不要放过!”

朱敦汉冷笑道:“教化之道,可是也要考成的,你稍微一提,他们就有动力了。”

这话,刘文元自然是不敢接。

新学也是新政的一部分,朱敦汉自然在意,普及新式教育,彻底抛弃四书五经和八股文,这件事任重道远。

至于民间和朝廷的阻力,两人并没有再提。

无它,这涉及到了儒家的根本:入世。

假如儒家不能提供给皇帝价值,那么他就会被废弃。

所以,作为入世学说,他必须跟得上朝廷的步伐,尤其是皇帝的步伐。

当新学被提倡的时候,尤其是科举制在前面吊着,那些儒生们必然会亦步亦趋地跟着。

在做官和学问中进行选择,聪明人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除了小学,还得建中学!”

朱敦汉忽然想起什么,道:“义务教育阶段之后,就会进入中学教育,需要更加深入一些,如政治,物理,化学,英语,外交等学科,也要提上日程。”

“他们培养的是精英人才,也是槽点的中坚力量。”

“这?”刘文元犹豫道:“不知道要学几年?”

“四年吧!”

朱敦汉本来想说六年,但想想这个时候的科学发展虽然快,而内容却不多。

读完义务教育应该就12岁了,再加上四年的高等教育,那就是十六岁,正好参加科举。

“放宽心,科举也会考到这些的。”

面对刘文元的犹豫,朱敦汉随口安抚道。

高等中学教育对于大明来说已经足够了,再进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