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 / 2)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描写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时期的社会情况,放在改革开放之后的90年代之前的农村也同样适用。

李卫民在老爷子的破草房门外,“爷、奶”的喊了几嗓子也没收到回应,就直接开门进了屋。

越过了一个不大略显昏暗的厨房,就是老俩口的卧室。

卧室里除了放在炕上的二个掉了漆的红木柜子,也没啥值钱的物件,确定了老两口子不在家。

李卫民回到了院子里。

院子里的王全正搭着手和李卫东把蘑菇倒出来,这玩意没有晒干之前最怕捂烂了。

没等李卫民说话,王全和李卫东二人顺手把蘑菇都摊在了不知道从那拽来的塑料布上面。

“来时候我妈还说你俩收蘑菇呢,我家也有点,一会我拿过来。”

拾到完,王全开口道。

这次的蘑菇加起来没有100斤也是差不离了,随着把蘑菇摊开,不大的小院子里都快没了下脚的地方,一块塑料布没够,李卫东又铺了不少报纸在下面。

“你家的先留着,一天卖不完捂烂了就白瞎了。”

李卫民有点犯愁,这晚上咋防耗子。

用人看着不现实,这年头农村的耗子根本就不怕人,这也就是建国以后不许动物“成精”,要不然靠山屯出几只“鼠大仙”是少不了的。

夕阳西斜,距离天黑还有点时间。

李卫民到没忘了正事。

“大全,明天你和卫东去镇上,帮我看个摊,我去趟市里。”

从小到大,王全没少和李卫民在一起玩,上辈子李卫民混出头,还安排王全在自己手下当了个包工头,李卫民也没对王全客气。

“我还以为啥事呢,明天几点走。”

王全没有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

“四点吧,你把你家板车推着。”

今天的蘑菇收了不少,靠人扛着身体能不能吃得消先不说,路上也要耽误了不少时间。

.....

交代完王全,前脚刚走,老两口子就回来了。

“你俩个小兔崽子把蘑菇放院子里干啥,那不等着晚上被耗子霍霍嘛,快点整屋里去,要不白瞎了。”

老爷子是个老家庄人,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放下锄头,直接招呼李卫民兄弟俩把蘑菇往屋里捯饬。

老太太刚想搭把手,老爷子开口道。

“你别在这掺合了,赶紧去整点饭去。”

“卫民、卫东,你俩吃了没,我给你俩带出来一口。”

闻言,李卫民有点过意不去。

“奶,我和老三在家吃完了,你做你俩的就行。”

老爷子60多岁,干起活来比李卫民兄弟俩麻利多了。

来回折腾完,老太太也把饭做好了,就是这屋里没了下脚的地方。

老两口子也不在意,整个小桌子就在院子里吃了起来。

李卫民看了眼,黄米面的窝窝头配白菜汤,还有一盘青椒炒蘑菇,这蘑菇还是李卫民趁着老太太做饭时候给洗的,要不这老两口子是不会吃的。

老爷子要强,也就逢年过节去小儿子家,平时这三个儿子家的大门都不进。

“我和你奶起的早,你俩明天早上过来装就行。”

老爷子知道了这哥俩往镇里倒腾蘑菇,倒是没说啥,不比李国栋的倔脾气,老爷子凡事倒是看得开。

用老爷子的话说,脚上的泡是自己走的,啥事光拦着没用。

.....

第二天。

李卫民招呼李卫东特意早起了半个小时。

蘑菇得早晨现装,怕耽搁时间,兄弟俩胡乱洗了把脸就奔着老俩口的小破房子走去。

路上正好碰到推着板车过来的王全。

北方唯一的好处就是,夏天起的早不用担心天黑。

到了老俩口子家里,老太太撑着袋口子,老爷子正往里装呢。

李卫民也没矫情,招呼老三和王全直接上手。

人多这点活干的也快,没一会功夫,四个种类的蘑菇,分成四个袋子给装好了。

“走吧,先去镇上,回头俩个摊在分一下。”

一路上三人轮着推板车,到了集市上来买菜的人还不算多。

东头一个,西头一个,安顿好二人的位置。

李卫民临行前免不了一阵叮嘱。

“你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