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李夫子劝婚,筹备海盐厂(1 / 3)

小李村。

李长文亲自锁上院门,紧了紧肩上的包袱,对女儿笑着道:“别看了,以后有的是机会回来。”

李灵菲看着生活了十几年的小院,还是依依不舍。

“爹,俺们真要去投靠义军吗?”

李灵菲过完年便十五岁,自五岁开蒙后,便随李长文读书。

除了一些明代女子读书的必读物,如《女诫》、《内训》、《女论语》、《女孝经》等,她将李长文的其他藏书也读了个遍。

这些书中又以四书五经及相关精义为主。

所以,李灵菲虽年少,却因为没怎么出门行走,反而颇受儒学思想影响。

心里总觉得投靠所谓义军不太好。

若非此事是李长文决定的,且那日官兵祸害小李村也让她见识到大明官方的黑暗,恐怕她都不会对刘升等用“义军”这个称呼。

李长文示意家中一对老仆牵着骡子走在前面。

这才回答道:“灵菲,你心里对为父的选择有疑虑,是因为见识太少。等你见多了外面的事,就知道为父为何加入义军了。

另外,义军营地是個新奇的地方,相信你去了之后会喜欢上那里的。”

李长文这番话,成功勾起了李灵菲对“义军营地”的好奇心,对小院的不舍也少了些。

这一去,李长文也不知要在北美那边待多久。

虽然小李村挺近,可他肯定不能总麻烦刘升送他进出。

所以,此番回去将田地都佃给村民耕种,他则带着女儿和一对老仆、一头骡子,准备搬到华初营去住。

他知晓刘升下午的行程,便先到大水瓶寨与刘升汇合,顺便也拜访下义军中的二把手,红娘子。

“李长文拜见首领,见过红指挥。”

在寨城内的原百户官衙中,李长文见到了刘升、红娘子,很正式地见礼。

红娘子虽已不是义军首领,可见义军得到读书人主动投效,仍很高兴。

此时甚至有点不知所措。

“李先生不必跟俺客气,快请坐。”

刘升也笑着道:“李先生坐吧,我们聊一聊——红娘子可是对你今早出的计策赞不绝口呢。”

接着,三人就在这厅中围绕着义军各方面的事畅聊起来。

李灵菲站在李长文身后,一会儿看看刘升,一会儿看看红娘子,只觉得世界观受到很大的冲击。

她虽然听闻过一些奇女子的故事,却是头回真正见到红娘子这般人。

从小被人贩子拐卖,却被杂技班主所救,收养授艺,进而成了绳技艺人。

然后便风云际会,造反杀官成了义军女首领,带领数百上千人冲州过县,杀富济贫!

想想就不可思议。

刘升这位义军首领,也与她想象中不太一样。

高大雄武就不说了,其谈吐见识竟然能让爹爹都敬佩不已,当真是稀罕。

这样的人造反,怪不得能打得官军丢盔弃甲,一败涂地。

···

李长文来到大水瓶寨后,与刘升、红娘子聊了近半个时辰,然后又一起游览了大水瓶寨。

自从义军把控大水瓶寨后,李长文便没来过。

之前他总听村里百姓说寨中变得多好,原本还有些不太信,今日一见,才发现村民所言丝毫没有夸大。

首先,寨城街面比以前不知干净了多少,道路也都经过修整。

田地间的沟渠也都修葺完善,只待一场豪雨,便能让寨内外焕发勃勃生机。

最主要的是寨中百姓精气神,明显比以前提高了一大截。

望之,便给人一种生活有奔头的感觉。

游览到最后,他问了问,才知道各种政令虽是刘升拟定,可却是红娘子落实的。

心里不由对红娘子这个原义军女首领评价更高一层。

待回往刘家寨的山路上,李长文却不禁靠近刘升,悄悄说了这样一番话。

“红娘子却是奇女子,恐怕便是未遇到首领,她也能做出一番大事来。”

刘升笑道:“先生真是好眼光啊,都能当算命先生了。”

“首领说笑了。”李长文先谦虚了句,随即话语一转道:“可她毕竟是义军原首领,太过能干,并非好事。

俺听首领之前说,扩军之后,有两位营主官、一位副官,都是红娘子的结义兄弟?”

“没错。”刘升点头,“便是北美几大营地的后勤总管闫远山,也曾是红娘子心腹。”

“首领可真是心大啊。”李长文先是有点阴阳地感叹一句,随即道:“红娘子毕竟是女子,首领可曾想过,有朝一日,她嫁给他人,会对义军内部造成怎样的影响?”

刘升看了李长文一眼,微笑着道,“大概影响不太好。”

“首领既然知道,就该早做打算。”

“先生认为我该如何打算呢?”

李长文停下脚步,看着刘升道:“既然首领也尚未娶妻,何不就娶了红娘子?

如此义军内部便成铁板一块,再无分裂之忧——至少前期是如此。”

“哈哈哈,”刘升畅笑起来,“先生还说不配当算命先生,我心里做好的打算,竟都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