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铁山庙故事,铁矿场产量(1 / 3)

铁山庙两三里外。

刘升骑在一匹乌色大马上,拿着望远镜眺望。

说起来,穿越前他其实来过一次舞钢市,曾在铁山庙一带粗粗游览了一番。

后世铁山庙会曾有一段辉煌岁月,最巅峰时,曾有一二十万游人。

因为后世铁山庙在抗战时期增添了新的传奇——曾有一千多名将士在此与日寇浴血奋战,最终全部阵亡。

为了纪念这些牺牲的将士,当地人铁山庙旁修建了纪念碑。

可惜的是,刘升来游览时,铁山庙因大炼钢铁时开采山体铁矿,被毁坏不复存在了,空留故事。

此时铁山庙不仅存在,相关故事也不算久远。

收起望远镜,刘升大声对聚集到身旁的几位将官和一众亲卫道:“铁山庙兴建不过百年左右,据说是当地人为了纪念嘉靖朝的一位将军。

当时倭寇肆虐,大明朝廷缺乏兵甲,一位叫杨图的将军受命来此开矿炼铁。

杨将军打仗可以,炼铁却不行。受当地人点拨,才成功找到适合打造兵器的上等铁矿。

可惜两年后,嘉靖皇帝派宦官来查看炼铁进度。宦官欲索取巨额贿赂不成,便怀恨在心,回去后诬告杨将军渔铁之利,祸国害民。

嘉靖皇帝听了大怒,也不辨真假,便下令拆毁铁场,遣散工匠,缉拿杨将军问罪。

杨将军见皇帝昏庸、奸臣当道,致使冶铁大业半道而废,悲愤交加,一头撞死在山顶巨石上。

当地人念其冤屈刚烈,将其葬在铁山北坡,唤作‘将军墓’。

将军之妻携幼子千里来寻亲,惊闻噩耗,在铁山痛哭三天三夜,气绝身亡。

当地百姓悯将军妻子之情,便在山上建了一座庙,唤作‘奶奶庙’,定期举行庙会纪念。”

听到这个故事,众将官、亲卫或是叹息,或是愤慨——

“朝廷里的一些狗官真不是东西,把认真办事的官都给害死了!”

“俺就说了,这大明朝廷早就该亡了!”

“待俺们将来杀到京城,定然杀光那些害人的狗官!”

“手底下这么多狗官,那崇祯皇帝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

听众人愤慨地骂了一阵,刘升才挥手道:“好了,咱们过去吧,拿下眼前的铁山庙集市再说。”

后世这里是舞钢市,但此时这里别说城市了,连乡镇都没有一个。

也就是铁山庙开了百年左右的庙会,在加上周围山里铁矿场、炼铁作坊众多,便在铁山下面形成了一個集市。

刘升用望远镜看了,发现这集市很不小,有四五百户人家的样子。

后世铁山都被挖没了,但此时却还是一座较为平缓的小山。

集市便在铁山的东北边,挨着一个小湖,修建有一丈高的寨墙,还有两丈高的寨门楼。

义军几千人,又是从平原而来,自然不可能瞒得过对方。

故而此时寨门紧闭。

刘升不想在这寨子损耗本就不多的兵力,便让炮兵在距离寨子一里多的地方,将五门陆军炮一字排开,都对准寨门楼。

这五门120毫米口径的火炮,不仅长达3.3米,因为是15毫米厚的钢管,能承受的膛压远比同口径、同长度的铁铸红夷大炮大得多。

因此用药量可以更大,射程也更远。

再加上所用黑火药是应用后世一些理论、技术调制的,比当前的黑火药品质更高,故最远射程接近四里!

有效射程也有三里之远!

此时刘升让这几门炮在一里多的距离打,纯粹是为了让炮手打得更准一些,给眼前的集市更大威慑。

谁知炮兵正准备点火呢,寨门就打开了。

一个弓兵打扮的人骑马往这边跑来。

刘升示意炮兵暂不点火。

很快,那弓兵跑到了阵前五六十步的地方,大声道:“敢问是哪位将军当面?为何要打俺们铁山集?”

刘升听了微愣,这才意识到对面把他们当成了大明官军。

也难怪对方会认错。

义军很多都穿着布面甲、布甲,有相当一部分是缴获自明军,其他也都是按明军样式制造的,只不过用的布料是灰绿色。

至于义军所打的大旗,最大的一面是“華”,其次便是“第几营”的常备军旗帜,以及“虎贲营”等亲卫军三营的旗帜。

并不像历代封建军队那样,以主将姓氏为大旗,也无明军建制的旗帜。

所以对面在认错后,又感到糊涂,弄不清楚来的是什么“官军”。

绝对的实力下,刘升懒得用什么阴谋诡计。

他直接道:“我们是华部义军,是来这里接手铁矿、铁场的。

你们铁山集若识趣,便在一刻钟内归顺;如若不然,我们就开炮打进去!”

弓兵听了一惊,立马掉头,快马加鞭地跑回去。

刘升耐心等了十来分钟,便见寨门再次打开,几十个人出来。

为首之人是个身着锦袍的中年胖子,骑在马上,压得马儿都不敢小跑,只得让一个弓兵牵着。

来到阵前,胖子在弓兵帮助下艰难地下了马,看了眼几十步外样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