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封城严控,阎尔梅之见闻(1 / 2)

崋部一直在接收外来难民,从未停止过。

春上难民虽然少了很多,却还是有一些的。

汝阳作为府城,汇聚过来的难民最多,目前难民营中仍有三千多人。

刘升知道明末瘟疫多发,因此针对难民携带疫病的事做了很多措施,尤其是在占据汝阳,条件变好后,各方面措施就更完善了。

如进入难民营前必须洗热水澡,所有衣物都要水煮消毒。

又如在难民营中以生石灰水消毒、必须到厕所如厕、不得饮生水等等,都是最基本的。

最重要的是分营、分区隔离措施。

入营不足七日和已满七日的难民分营居住,患病难民分营居住,同一营地每百人分区居住,不得随便过区走动,有人患病第一时间上报,等等。

至于紧急防疫措施,则是快速强制隔离。

以上种种措施并非都是刘升提出来的,其中很多在明末时已为很多大夫及官员知晓。

疫病之所以频发,主要原因是天灾、兵祸频发;而疫病之所以失控,则是地方官员无能乃至没有作为,防疫不力所导致的。

所以,刘升虽针对疫病做了种种预防措施,可听闻疫病出现,还是很担心。

白太微道:“患者及与其接触者,乃至同营区难民,都已经分营隔离了。

我来是想告诉大帅,这十几个患了疫病的难民都来自开封府,说明开封府很可能出现了大疫。

另外,难民中有疫病患者,北来的其他人群中很可能也有疫病患者。

必须立即按照大帅所定的瘟疫防治办法,封锁全城,进行筛查,避免疫病在城内爆发、扩散。”

刘升点头,“明白了,我这就准备封城之事。对了,白姑娘可知这次是什么疫病?”

明末流行的疫病很多。

其中最可怕的莫过于疙瘩病,也即是鼠疫;其次是大头瘟、天花、羊毛瘟等。

用牛痘接种天花疫苗的方法刘升已经教给白太微,目前正在推广中。

但其他的一些疫病,刘升也是没办法的。

尤其是鼠疫,朝发夕死,十分可怕。

白太微道:“从目前那患病的十几人症状来看,多半是时疫。”

刘升不懂就问,“何为时疫?”

“因时节、气候变化而产生的疫病,便称为时疫。一般多发于春秋两季,多为温疫,少为寒疫。”

刘升听了恍然,心想,这不就是流感吗?

他先是松口气,但随即就想到,这年头流感也是能夺人性命的。

而且流感以唾沫传染,也即是近距离空气传播,属于比较容易扩散的疫病,疏忽不得。

于是刘升立即让亲卫去召集李长文等汝阳主要官员过来开会。

崋部作为一个崛起不到一年的势力,各部门人员做事都十分干练,行政效率很高。

再加上刘升在这方面早就有了相关规定,白太微也有不少应对时疫的相关经验,因此会议很快通过了多项针对此次防疫的政令。

当天下午3点,驻守汝阳的常备军、警备军、民勇、巡警便都调动起来,开始实行封城防疫措施···

三月末的下午春风和煦、阳光温暖,正是游玩的好时候。

阎尔梅在客栈午睡之后,便出门上街。

他昨日进城后已经游历了城中部分区域,发现了不少让他感兴趣的政令及措施。

其中大部分是以往历代朝廷治理地方就有的政策,只不过其中一些,随着地方吏治败坏,成了一纸空文。

但也有些政令、条例,属于这崋部独创,颇值得揣摩。

比如,汝阳城内绝大多数街巷都十分干净。

崋部官府安排了专人每日打扫,清理垃圾。

在大明,这专人属于地方杂役,地方衙门至多贴补点贩钱,有时甚至让罪犯去做。

而在崋部,这类专人却属于雇吏——每月竟有一两银子的薪俸!

不过崋部对这类人的要求也高:必须保证所负责街区的干净整洁,还要负责对乱丢垃圾者进行惩罚。

一般是罚一文至百文不等的铜钱,情节特别恶劣的也会罚更多。但并非由负责清扫大捷的雇吏收罚款,而是到附近街道办公处交罚款。

这里由涉及到了崋部对城市行政单位的革新。

大明城乡最初用的都是里甲制,一般是十户为一甲,百户为一里,设甲首和里长。

明初设立时有些呆板,到弘治以后,进行了多次改革,里甲制才变得活泛起来。到现在,很多地方直接更名为保甲制,原来的里甲制名存实亡。

崋部在这城中却是以地域来划分行政单位。

分别是区、社、街、巷。

如汝阳城,目前仅分为东西两大区,每区数個社,每社下辖数条街,每条街管辖数条巷道。

都是按地域划分,数目上并无严格要求。

此外,汝阳城中的公共厕所明显比其他城池更多,还做了明显的指路标记,并且严禁在路边大小便。

若是牲口在城中大街上便溺,也只能认罚。

但城中设有专门的牲口市场、马行街。若牲口在牲口市场中便溺并不会被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