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南京变(十)(1 / 2)

刘升听出了何应瑞的言外之意,道:“何侍郎的意思是,龙江造船厂如今制造战船的经验不足?”

“是。”

“除能制造六百料座战船外,他们可还能制造海船?”

这下何应瑞也有点答不上来了,老脸羞红道:“臣也不清楚。”

刘升没有因此生气,却也表情严肃地道:“孤要大用龙江造船厂,恢复其昔年盛况。工部尽快派人去龙江造船厂调研,弄清楚其情况,写一份奏疏呈上来。

另外,在针对其情况,拟写一份恢复龙江造船厂制造能力的计划书,可晚一些呈上来。

此事何侍郎倒也不必亲力亲为,可找几个懂造船的官吏具体负责此事。”

刘升这一番话中夹杂了不少新鲜词汇,虽然可通过字面意思猜测词意,可何应瑞还是略感吃力。

再想到自己刚才答不上刘升的问题,何应瑞羞愧之余,反倒是激起了斗志,决心要做好刘升交代的事——他也喜欢这种踏实干事的感觉。

这时,刘升朗声道:“针对孤刚才说的这几件事,众卿有什么不明白的,尽可提问。”

何应瑞听了,立即出声,“敢问大王,何为计划书?”

“计划书就是···”

之后,刘升就刚才的几件事跟何应瑞等人具体讨论了一番,定下了不少关键之事。

待所有事都谈完,已经是大半个时辰后。

马士英、何应瑞等人正准备告退,便见侍卫入殿禀报,“启禀大王,江西传来捷报!”

刘升听了并不意外,点头道:“传上来。”

待战报送至御案上,刘升便在马士英等人的注目下不疾不徐地阅览。

看完,刘升不禁笑道,“不错,江西终于是拿下了。”

江西拿下了?

马士英等人听了先是微愣,随即都露出惊讶之色。

据此前传来的战报,江西尚有吉安府、抚州府、建昌府、广信府以及赣州府的大部分在明军控制下呢,怎么才十几天就没了?

章旷似乎想到什么,问:“大王,莫非是南赣巡抚潘曾紘出了事?”

听见这话,刘升不禁感叹,章旷军事天赋果然不错。待以后官员充足,或可再将其调入军务院。

见几個臣子都露出好奇之色,刘升也不卖关子,点头道:“不错,南赣巡抚潘曾紘病逝,李定国与黄敢、林战飞合力拿下了吉安府,在庐陵(吉安府治)会师。

恰此时,《讨明檄》也传到赣州、抚州、建昌等府,于是这些地方官员皆主动易帜,归顺我大崋。”

马士英、何应瑞等在南京归降的大明重臣,听完更加吃惊。

数府之地,传檄而定!

这说明大崋在南方已经是人心所向!

接下来,若浙江、广东挡不住崋军的第一波进攻,很可能同样出现传檄而定的情况!

回过神后,几人对视了眼,都看出彼此心情复杂——即高兴又难受,因为他们曾是大明臣子,但如今又是大崋臣子。

随即,马士英当先向刘升作揖,高声道:“恭贺大王平定江西!”

其余几人遂也跟着高声道:“恭贺大王平定江西!”

···

江西吉安府。

吉水县,谷村。

“李公,同为江西人,请见一见我等吧。”

李邦华坐在书房,听见院外的高喊声,眉头紧皱,最终只能叹了口气,略微整理下花白的头发,走了出去。

他是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如今已经六十八了。

崇祯初年,他曾官至兵部右侍郎,总督京营戎政,加兵部尚书衔。

北京京营在他的整顿下,略微好些,勇卫营也在那时练成,发现并提拔了黄得功、周遇吉、孙应元三名勇将,交到崇祯手上。

但他也因此得罪了一大批在京营有利益的勋贵、官绅。

恰好遭遇建奴入寇,直犯京师,京营士兵用炮误伤了总兵满桂不少士卒,他因此被弹劾罢官。

于是赋闲在家近十年。

崇祯十二年启用为南京兵部尚书,他又将南直隶各处兵防武备整顿了一番,还在当涂开垦了几万顷闲田储备军粮,很快就将中都、南京布置得如同铁桶一般,不容流寇侵犯。

谁知到了冬天,他父亲去世,不得不回家守丧。

子为父守丧,按制他须得守三年才合礼。

今年是最后一年。

如今朝廷上,皇帝无人可用,如无意外,到冬天他守完丧,很有可能被皇帝启用。

谁知,自崇祯十三年秋,大明形势急转直下,闯贼、崋军先是分割河南,随后更是一北一南,打得官军几无还手之力。

去年秋天,崋军更是占据了湖广。

今春又以一二十万大军东下,一两月间便攻克江西北部以及整个南直隶。

不久前潘曾紘病逝,江西剩余几府也传檄而定,使得整个江西皆为崋军所有。

他此前为大明南京兵部尚书,守丧在家,并非罢官,因此崋军一攻占了吉水县,便派兵将谷村包围起来,对他进行监视。

至于院外求见之人,算是如今江西官绅中颇为有名的几位,也都是因各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