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传庭战败,黄河决堤!(1 / 2)

军务院总共就三个部门,阎应元很容易就找到了参谋部。拿了条子去军备部领了两套军装,回来换上,他便瞧见了参谋部另一位观察使。

“在下张隐(梁以樟化名),保定人,请问阁下如何称呼?”梁以樟先打招呼。

阎应元拱手道:“在下阎应元,顺天府通州人。”

说话时,两人都在彼此打量。只凭观感,便觉得对方不凡。

随后两人谈及天下时局,以及崋部军事,便生出惺惺相惜之感。

聊了一会儿,梁以樟道:“在下还要去南京警备旅第五旅巡察观风,改日定请丽亨吃饭,畅谈一番。”

阎应元点头,“如今参谋部在南京就我们两个观察使,我是该请张兄好好指教一番。”

“指教不敢当,互相进步。”梁以樟加入崋部后学习了不少新词。

待梁以樟离开,阎应元便坐在他的位置上,阅读之前梁以樟拿来的一堆文书,准备先通过这些文书了解崋军。

这一看,阎应元便看到了中午,发现参谋部中仍有不少人。

他询问一位参谋,得知可以出去吃饭,便准备离开一会儿,回家吃午饭。

正准备走,便见有侍卫拿着一份文函来到参谋部。

不一会儿,就听见一位亲卫军旅参谋摇头叹息道:“明军果然又败了,此番怕是连陕西都要丢掉。”

明军输了?

要丢掉陕西?

阎应元听了心中一惊,当即返身去问这位旅参谋,“可是传来了明军与闯贼交战的消息?在下可否了解?”

旅参谋直接将相关文函递给阎应元,道:“孙传庭在河南府与闯军大战,先胜后败,你自己看吧。”

阎应元当即翻开文函细看。

崋军情报工作做得非常好,文函上对孙传庭、李自成这场大战描述得颇为细致,仿佛亲历。

孙传庭奉命任陕西三边总督,上任后先设计斩杀了几乎不听朝廷号令的贺人龙,整编其部众。

贺人龙之前是陕西最大的总兵官,麾下兵多将广,很多都是明末历史上颇为著名的将领,如高杰、李成栋、高进库、董学礼等。

孙传庭本身就带着此前援助宁锦的马科、白广恩两位陕西总兵,以及新编练的督标,总计近两万人。

整编贺人龙部众后,麾下明军更是一举膨胀到五六万人。

再征召宁夏总兵牛成虎,洮州卫副将张国钦,岷州卫副将张应贵。

之后孙传庭又花费数月时间,编练了两万陕西新兵,使麾下总兵力达到了十余万。

因为崇祯皇帝一再催促,再加上开封被围,情况危急,孙传庭终于是在三月下旬,出潼关,攻入闯军所控制的河南府。

明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收复失地,但战线也拉得越来越长。

因为河南府几乎赤地千里,闯军早就将不多的粮食搜刮殆尽,明军即便想因粮于民也办不到,只能从陕西、山西运送粮食过来。

李自成来到河南府后,先是驱使麾下二三流队伍去迎战明军,做出溃逃之势——并非是演戏,这些二三流闯军可能去年还是流民、饥民,根本就没什么战斗力,碰到明军自然是一触即溃。

孙传庭麾下秦军几乎杀疯了,追着一股股溃逃的闯军杀到了汝州附近。结果被李自成先以“遗金之计”乱了部署,随后又以精锐骑兵将明军一股股的分隔开。

如今的秦军在贺人龙等人的带领下早就败坏了,根本不是孙传庭整编数月就能改变的,打顺风仗好似疯狗,一遇到挫折,立马纷纷溃逃。

于是十余万明军就这么败了,最终仅有四万多人随孙传庭逃入潼关。

崋部所收到的最新消息是,孙传庭准备带领剩余明军死守潼关,至于能否守住,就不好说了。

看完文函,阎应元也是一叹。

他猜测孙传庭这回带出潼关的秦军应该是陕西最后的家底了,一战丧失数万兵,明军再想守住陕西确实是有些难了。

随即他便想:不知大王得知此消息后,会作何布置。

···

紫禁城,奉天殿。

刘升要比参谋部阎应元等人早半個小时得知孙传庭战败的消息。

对此他丝毫不意外。

倒不是说什么历史的惯性,而是明军跟大明朝廷一样,已经腐烂到根子里,已经不是几个类似卢象升、孙传庭这样的名帅能改变大势的了。

相反,闯军就算战斗力比之建奴、崋军差一截,却也是新生的农民军势力,有朝气和韧性。

除非明军能一鼓作气将闯军消灭干净,否则迟早还是要败。

而如今河南府、开封府等地的闯军加起来有好几十万,其中也练出了不少“精锐”,明军想要大获全胜,极难。

至于闯军会否趁势攻入陕西,这点刘升不清楚。

他忘了历史上闯军是从正面攻破潼关,还是从商洛道绕到潼关背后袭取的了。

总之,这次明军折损数万不说,士气更是跌倒谷地,闯军是很有可能攻入陕西的。

只要闯军攻入陕西,就跟历史上闯军在北方的形势差不多了。

届时,李自成多半会一鼓作气攻破山西,进入北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