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群情激奋,万人唾骂!(1 / 2)

待高名衡等人都被带下去后,刘升来到了梁炳、王燮所在的营帐。

两人已经换了身干净、朴素的衣裳,一名大夫刚给梁炳号完脉。

瞧见刘升进来,几人都准备起身行礼,刘升则摆手道:“免礼。大夫,梁老先生身体如何?”

“老先生身体尚可,只是多日忧急、疲劳、饥渴,需静心修养些时日才能恢复。”

刘升微微点头。

等大夫开了个调养的药方离去,他才看向梁炳、王燮,直言道:“两位可愿在服完苦役后出仕我崋部?”

刘升这种招揽方法,令梁炳、王燮颇为意外。

人家要招揽人才,都是直接免罪,还给高官厚禄。

结果到你这儿没许诺高官厚禄不说,居然还特别说明要服完苦役,这是诚心招揽的样子吗?

若是寻常人,多半就是这么想的。

梁炳、王燮开始也不禁这么想。

但随即又想到,这不正说明,刘升是个有原则的人吗?有些事本就不能混为一谈。

大概因此,崋部才能崛起如此之快吧?

然后王燮便一拱手,干脆地道:“在下愿意!”

梁炳则苦笑道,“老朽已经七十了,只怕有心仕崋,身体也不允许了。”

刘升听了一笑道:“梁老先生莫非是担心身体撑不住苦役之事?放心,我崋部不会给老弱妇孺安排重活。

回头我会让人安排些简易之事,梁老先生完全可以将这三個月的苦役当做养病。”

梁炳苦笑,“还请大王允我思考三月。”

“也好。”

说起来,两人之中虽然梁炳已经七十岁,而王燮正当壮年,但刘升反而更稀罕梁炳一些。

根据讯风卫调查的资料,梁炳此人实在是刘升心目中的清正能臣,且十分亲善平民百姓。

其乃保定容城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先后历任郓城知县、阳信知县、光山知县,皆政绩斐然。

只不过比较倒霉,先后因为父母丧失而去职守孝,失去晋升机会——当然,这也和他不结朋党有关,也即是说在朝中无人。

之后担任广西监察御使,因弹劾魏忠贤被调去做监礼太庙、社稷等找不到丝毫存在感的差事。

后梁炳因病回家修养。崇祯四年才启复。

先后历任江西监察御史、贵州巡按、陕西道参议、潞安道参政、山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左布政使。

除了在河南布政使任上,此前历任诸职皆留有于百姓又实惠的善政,且多次赈灾、救济,先后救活百姓数十万,绝对是治理地方的能吏。

另外,其做官数十年,家中也仅有几百亩田地而已,可见为官清廉。

这样善于做实事且亲善黎庶的清正官员,是跟崋部风气完全合拍的。

唯一可惜的是年龄大了些,将来即便仕崋,估计也干不了几年了。

刘升离开梁炳、王燮所居住的帐篷,回到王帐,便听秘书处人员汇报,“大王,第一批迁徙往天目山的灾民将要到扶沟县了。”

扶沟就在许州正东边,中间隔了个鄢陵。

刘升闻言心中一动,道:“派人尽快将那黄澍送过去,先给到扶沟的这些灾民解解气。”

“是。”

···

张锟、薛亮等灾民坐上大船后,沿小黄河顺流南下,很快就到了扶沟县。

就张锟所知,大船原本是要将他们直接送到商水县,再转走陆路南下汝宁的,可到扶沟后船却不知为何停下了。

“该不会让我们在这里就改走陆路吧?”薛亮猜测道。

“应该不会。”张锟如今对崋部充满信任。

薛亮还想再说什么,便听营长让他们先下船。不仅是他们,后面几十艘大船上的灾民也都陆续登岸。

众人在营长、大小队长的组织下排好队,便见有崋部将士押来了一个身穿大明官服却蓬头垢面的男子。

然后一位崋军军政员就拿着铁皮大喇叭道:“诸位开封的乡亲,前几日我军俘虏了从开封城逃出去的一众大明官员、权贵。

根据这些人招供,黄河之所以会决堤爆发洪水,是因为推官黄澍献‘决堤之计’,想要引黄河之水灌注护城河、冲走闯军。

此计显然是没把开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心中,结果如乡亲们所见,引发了洪水,淹没开封城周边一百多里!

大王得知此事后十分愤怒,特判处黄澍北上各灾民营游营七日,任百姓唾骂,再五马分尸!

诸位也都是开封灾民,虽然南下,却也可以唾骂此人解气。

但最好别打他,免得他被打死——后面还有许多受灾百姓等着唾骂他解气呢!”

听了军政员这番话,灾民们先是震惊,接着纷纷愤怒地喝骂起来——

“天杀的狗官啊!竟然敢掘黄河!”

“狗官!狗官!真是狗官!”

“黄澍这个害人精,听说刚到开封就收受贿赂,致使百姓冤死,果然不是个东西啊!”

“这种伤天害理之人,五马分尸怎么够?就该千刀万剐!”

“俺娘和孩子都是因为这人才死的,俺要吃他的肉、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