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关于交通部的揣测(1 / 2)

第350章 关于交通部的揣测

看了绣衣卫搜集的夏允彝情报,刘升这才知道,夏允彝原在福建任知县,却为守母丧去年冬季就回了松江府。

今春崋军下江南之际,曾有些心怀大明的士绅联络夏允彝,想让他站出来领导松江府百姓抗崋,夏允彝却闭门不见客。

另一方面,曾是夏允彝学生的金山卫千总吴志葵,却算是松江府降崋明军中的积极者。

这就很有意思了。

至少说明,夏允彝对大崋并不反感,甚至可能在心中默认大崋将取代大明。

再看到章旷与夏允彝乃是同科进士崇祯十年,刘升便让侍卫将夏允彝的情报给章旷、侯峒曾各送去一份。

陈子龙与夏允彝关系极好,若能先劝夏允彝为大崋效力,那么劝降陈子龙必会容易不少。

···

松江府府治,华亭。

夏允彝正在书房中给夏完淳讲解精义,便见管家来报,“老爷,紫堤诸翟镇的侯大老爷书僮送来拜帖。”

侯峒曾?

夏允彝心中瞬间浮现了这个人名。

紫堤侯氏数代经营,如今也算是松江府望族。

上一代的侯震旸官至吏科给事中,以刚直闻名,因反对魏忠贤被执政的阉党削官,回乡之后仍坚持上书弹劾阉党,名传四方。

崇祯继位后追封侯震旸为太常寺少卿。

这一带侯氏本有三兄弟,老二侯岷曾早夭,老三侯岐曾功名止于生员秀才,只在松江府文坛有些名声。

老大侯峒曾却官运亨通,天启五年中进士后,官至江西右参议、提督学政。

此前他听闻此人在江西降了崋,还不太相信,毕竟侯峒曾与其父亲都以刚直闻名,只不过侯峒曾为官颇有政绩,亦有贤能之名。

如今此人竟然现身松江,来拜访他,怕是真降了崋。

甚至可能仕崋了!

否则的话,其在江西为大明官员,要么兵败身死,要么被俘,要么隐居山野,哪可能在松江大模大样的现身拜访他?

看了看名贴,侯峒曾说要在明天上午来访。

夏允彝凝眉思考了会儿,便写了封手书,递给管家道:“去交给侯氏书僮。”

“是。”

待管家离去后,夏完淳道:“坊间传闻侯峒曾降了崋,父亲竟允许他上门拜访?”

夏允彝叹道,“我与侯峒曾昔日毕竟有些交情,不好不见。”

夏完淳忽地一笑,道:“我看父亲近些日子难以静心,应是也动了仕崋的心思吧?”

“你这孩子,瞎猜什么?我要为你奶奶守丧三年,如何会在此期间仕崋?”

“那三年之后呢?”夏完淳追问。

“专心读书!”

夏允彝呵斥了夏完淳一句,并未回答他的话。

次日。

侯峒曾来访。

夏允彝在客厅接待,并让夏完淳也出来跟侯峒曾见礼,随后却是将夏完淳打发了出去。

然后夏允彝便直问:“坊间传闻侯兄降了崋,如今看来是真的了。”

侯峒曾略感羞愧,但想到大崋替代大明乃大势所趋、顺天应民之事,便不准备隐瞒什么,道:“不瞒彝仲夏允彝字,得陛下信重,我如今担任大崋交通部尚书。”

夏允彝虽然猜测侯峒曾可能仕崋了,可听到这消息还是吃了一惊。

交通部是什么衙门他不懂,可尚书这官职却是再明白不过了。

他万万没想到,侯峒曾不仅仕崋,更是一跃成为了正二品的尚书!

一时之间,夏允彝心中五味杂陈。

有一点点鄙视侯峒曾的节操,却也莫名地有一点点羡慕——大崋确有很大可能一统天下,能在新朝一跃成为一部尚书,有心仕途之人谁不羡慕?

表面上,夏允彝神色却不由自主地冷下来,问:“那侯尚书来寻夏某做什么呢?”

听出夏允彝话语中的嘲讽之意,侯峒曾不禁苦笑了声,道:“朱明国祚两百七十几年,沉疴积弊众多,如大厦将倾,非人力所能挽救。

以此前天下形势,即便没有大崋异军突起,大明也很有可能被李闯取而代之,更别提关外尚有建奴虎视眈眈。彝仲以为呢?”

夏允彝沉默。

他不得不承认,侯峒曾所说是对的。

自从杨嗣昌围剿李、张、罗三大流寇失败,大明江山便没得救了。

这时侯峒曾又道:“若要有新朝替代大明,当今天下,无疑以大崋最为合适。

建奴乃异族,若入关,很可能如蒙元时一般,亡我汉人衣冠,视我们南方汉人为末等,如奴隶般驱使。

至于李闯,对士绅、大户太过残暴不说,亦无治理天下之能。即便论军事,也不是大崋对手,不过与大明官军在两可之间。

大明难以抵御建奴入寇,若李闯夺得江山,恐怕也未必挡得住建奴。若要消灭建奴之患,当

今天下,唯有大崋可为之。

如此,为了汉家江山,为了这天下亿万黎庶,彝仲以为,福建、两广、云贵、四川是不是该归顺大崋,让这天下多保留一些元气?”

听了这番话,夏允彝终于猜测到了侯峒曾来意,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