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皇太极的决定(1 / 2)

在顺军因为钱粮匮乏忙着在京师追赃助饷,讯风卫忙着解救方以智、蒋德璟等大崋所需要的人材时,满清探子也没闲着。

这些人以晋商等北方大小商人为主,还包括一些暗中降清或与清军有牵扯的中低级前明官员。

不仅顺军攻破京师的消息他们早就送到了关外,就连大顺在京师追赃助饷,惹得前明臣子、勋贵乃至地方士绅、大户怨气冲天之事,也在近日送到了关外,为皇太极所获。

就这,还是因为皇太极不在宁锦(宁远、锦州)前线,而在沈阳的关系。

否则皇太极得到这一消息的时间还要提前一天多。

沈阳,清国皇宫内。

入秋后因穿了不少衣服而身材臃肿的皇太极坐在龙椅上。

说起来,皇太极虽然以前就胖,但青壮年时是实胖、壮实;如今身材比之前更胖大,却是虚胖。

皇太极今年才五十一岁,身体却是从去年开始不好的——当时他正在宁锦前线指挥战事,却忽闻最宠爱的宸妃病危,于是放下战事,急忙赶回沈阳,可赶到时宸妃已死。

他因悲痛和连日劳累,忽然就昏迷了。

此后虽然醒转,身体却每况愈下。

因此,过去一年皇太极已极少亲自到前线指挥战事,多是派多尔衮、豪格等人领军。

他甚至曾怀疑是不是杀戮太多,才有此病痛,便发布了一次大赦令试试效果,可病体仍没有丝毫好转。

于是,最近几个月他连日常政务都处理得少了,一部分交给代善、济尔哈朗等持重老臣分担,自己只

把握大事、要政。

虽然病体不愉,但皇太极得知顺军入主京师后的一系列作为后,仍旧是高兴得大笑。

“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皇太极原本有些苍白的脸涌上一抹病态的红润,“李自成入主京师后竟然搞什么追赃助饷,弄得天怒人怨。

此前得知顺军攻占京师,朕还担心今年难以再入关打草谷呢。

没想到李自成竟这么胡搞,依朕来看,今年不仅可以按计划入关,甚至可以尝试夺取京师。洪先生认为呢?”

说完,皇太极看向殿内侍立的一位身材不高、有些黑瘦的大胡子。

这人正是在松锦战役之后降清的前大明督师,洪承畴。

不过洪承畴降清后虽然颇受皇太极礼遇,可实际地位并不高,只是镶黄旗的包衣而已,连个正经职位都没有,皇太极只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将其叫过来咨询一番。

可以说,皇太极对这位在大明以军事闻名的督师始终怀有警惕之心。

此时洪承畴木然的脸勉强露出些许笑容,道:“陛下所言极是,李自成此举确是自取灭亡。

以前大清天兵入关,尚且有各地士绅携乡勇帮助守城。但如今大清天兵再去,只需待各地士绅、地主、前明官员强于伪顺,必可令各地士绅为我大清所用。

如此,只要大清天兵能击败顺军一次,夺取京师及北直隶易尔。”

皇太极满意点头。

他正是这么考虑的。

洪承畴能这么说,心里是否怀有故明不好说,但肯定没敢动歪心思误导他。

略微沉吟,皇太极又道:“此番南边除了传来李顺入主京师后的一系列作为,对刘崋之消息仍旧探知甚少。

朕现在甚至不知刘崋在南边到底占据了多大地盘,南方又还有多少地方仍在大明治下。

洪先生对这刘崋了解多少?其兵马比之李顺如何?我们大清若想进入中原逐鹿天下,起码得知关内各方势力的虚实啊。”

洪承畴皱眉思考了番,道:“在下早在那刘崋起事前,便被调到山海关督师,虽从关内来的官员口中听闻过一些刘崋的消息,却并不多。

这些消息陛下应该都知道——那刘崋伪帝刘升,据说最初只是河南汝宁境内一普通山匪,后来趁着河南明军主力到四川参与围剿张献忠等流寇之际,忽然就崛起了。

此后其与明军交战,似乎就没有过败绩,而且连续抄缴了大明崇藩、襄藩的财富,由此壮大,一发不可收拾。”

皇太极听完也皱起眉头。

洪承畴说的这些他确实都了解,甚至知道的还多点。也就是说,在获取刘崋情报上,洪承畴给不了他多大帮助。

如今顺军在京师的所作所为,对大清而言无疑是一个趁虚而入的良机——李自成搞追赃助饷这套,不仅得罪了那些降顺的大明官员和北直隶的诸多士绅,还说明顺军钱粮匮乏,武备不足。

但是,皇太极又担心现在进关逐鹿跟顺军打个两败俱伤,最终会便宜了南边的刘崋。

若那样的话,倒不如像之前几次一样,趁机入关抢掠一些金银财宝、人口牲畜就走。

又仔细思考了下北方局势,皇太极道:“洪先生对刘崋不了解,对李顺总该熟悉吧?先生认为,若我们大清此时入关,有多大把握击败顺军?”

洪承畴沉吟了下道:“李自成这人在下确有一定了解,其在一两年间建立伪顺,拥军百万,却未必能把握得住。

我大清若在此时入关,至少有六七成把握击败顺军。”

皇太极微微眯眼,又问:“若山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