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争相降崋,睿王咆哮(1 / 2)

十二月初一,大崋常备军第二师及胜捷卫两个旅、骁骑卫一个旅奉令由山东进入河间府、真定府。

故城、吴桥、景州、宁津、庆云、东光、南皮、盐山等地,原本被顺军占据不久,后李自成西逃,这些地方的顺军也都撤走了。

而清军南下河间府,只是完成了对运河沿岸几座重要城池名义上的占领,河间府大多数地方仍为前明官吏及地方士绅所把控。

随着崋军继续北上,崋清桑园镇一役的经过及结果也迅速传播开。

河北百姓原本就多和清虏有着血海深仇,如今又得知近些年来战无不胜的清虏大败于崋军之手,听闻崋军北上,便纷纷派遣使者,献上降表,主动献城归崋···

河间府治,河间。

府衙内,李化熙一脸震惊地再次问道:“这消息确是真的,而非谣传?”

一旁的幕僚无奈道:“东翁,您这已经是第三次问了。

如今崋军在桑园镇大败建奴的消息几乎传遍河间府各州县,还有些百姓瞧见清虏从狼狈北逃,崋军也大举进入河间府,其大胜建奴的消息如何能有假?”

“竟是真的。”李化熙听完先是一阵恍然,随即就不禁拍着大腿大笑,“好!好!好!昔日建奴数次入寇关内,肆虐河北、山东,大明无人能制,数十上百万百姓都如牲口般被其掳至关外,何其悲惨。

而今大明亡了,建奴又来,我本以为建奴要窃据河北之地,进窥中原,不想其竟大败于崋军之手,真是大快人心!”

幕僚也很高兴,但还是尽责提醒,“东翁,当下崋军北上,听说景州、宁津、东光等地都主动献城归崋,如此崋军必然不久就会至河间。当下之际,我等该如何选择?”

李化熙收起笑容,微微沉默了一阵。

随即道:“本官作为大明的河间知府兼天津分守道,既有为国守土御敌之责,亦有护民、养民之责。

今大明已亡,为国守土之责便无从提起了。本官为了守护这一方百姓平安,让百姓少经历些战乱,原本都准备投顺甚至是投建奴的。

如今既有崋军南来,一则为我汉家势力,二则比李顺更有新朝气象,本官自然是要带领三城百姓归崋的。”

此前李化熙在河间府抵御山东北上的顺军,虽兵少将寡,却颇为顽强,让顺军每夺取一座城池都耗费不少兵力。

后来李自成从宣府进入顺天府,一两日间就破了京师,顺军士气大振、明军士气则将到谷底,他和保定总督张福臻、总兵周遇吉等这才不得不收缩防御圈。

张福臻将真定、保定、河间三府的防御圈收缩到拒马河(北)、滹沱河(南)之间,实际只控制着清苑、安州等几座重要城池。

周遇吉本驻守真定府,如今则控制着真定、获鹿、灵寿、晋州、无极等几座城池。

他(李化熙)兵力最少,则被迫退守河间府西部,紧挨着张福臻实际控制区,如今只控制着河间、肃宁、任丘三座城池。

至于其他城池,倒也并非就是被顺军或清虏占据了,而是多为地方士绅把控,不再听从他们的号令而已。

就比如说最初听闻李自成破京师、先帝(崇祯)自缢殉国的消息,很多城池的主官、守将便私自易帜降顺。

这样的城池,即便如今脱离大顺,又如何会听从他们的号令呢?

一番话说完,李化熙又道:“稍后我写一封降表,你带一小队骑兵,替我送去南边,交到崋军主将手中。

另外再安排几名信使,我要写两封书信,将桑园镇一役的结果和我们归崋之事告知张督师、周总兵。”

“我这就去安排。”

待幕僚退下,李化熙用期待又忐忑的目光看了南边几眼,这才到书房写降表和书信···

在崋军大举北上、河间乃至真定、保定三府各地纷纷主动归降大崋之时,京师的多尔衮等满清高层却是等到桑园镇一役三日后,阿巴泰率领残军回到京师时,才得知此战的消息。

如今皇太极尚且在世,多尔衮虽为入关清军主帅、睿亲王,却也不敢僭越住到北京皇宫中。

再加上李自成离开京师时,又习惯性的下令放火,虽实际只烧毁了几座宫殿,可还是让原来就比较破旧的紫禁城变得更加残破了。

如此情况,多尔衮就算是住进去,也不怎么舒服。

他索性暂住在皇城外的兵部衙门中。

“折损六七千人?!”多尔衮鼻孔放大、忿怒咆哮,竟不顾阿巴泰是他兄长,起身一脚将跪在兵部大堂中的阿巴泰踹倒,接着咆哮,“你这兵是怎么领的?!亏皇上和本王对你如此信重,让你为一路主将,如今看来倒不如让一头猪领军!”

这话就说的很羞辱人了。

阿巴泰又是兄长,不禁羞怒得脸色通红,恨不得立即拔刀跟多尔衮单挑。

但他不敢,因为他此战大败是事实。

八旗军法严苛,若非他是宗室,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的哥哥,说不定已经被愤怒的多尔衮下令处死了。

一旁两人的堂兄弟济尔哈朗虽然也很为桑园镇一役吃惊,却清楚多尔衮这么辱骂阿巴泰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他又担心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