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铁运公司总办沈廷扬(1 / 2)

乾元三年,七月初一。

烈日炎炎,暑气升腾。

苏州城外码头上,一艘官船停靠。

沈廷扬、周亮工带着几名随行官吏及一票护卫下了船。

苏州府同知李清带着几名官吏、随从在码头凉亭等候多时,瞧见官船靠岸,便赶紧迎了上来。

“沈兄,多年不见,可还认得清呼?”

沈廷扬上前拱手还礼,笑着道:“心水李清字与我乃少年把臂同游的好友,纵隔多年,我又怎会不认得?”

“哈哈哈。”李清开心地笑了一声,便指向凉亭,道:“天气炎热,容易中暑,来,沈兄及诸位先去亭子里喝一碗凉茶,我等再去府衙。”

“甚好。”

当即一群人就往凉亭走去。

前明时,李清乃扬州府兴化人,沈廷扬乃苏州府崇明人,都隶属于南直隶。

沈廷扬年长四岁,年轻时喜欢四处游历,故与李清早就相识。

不过李清是天启年间举人,崇祯四年进士,先后历任行人、知县、宁波推官。

入崋后因观政期间表现突出,被任命为苏州府同知。

沈廷扬在前明屡试不第,一直都是个秀才。

但沈廷扬家境富有祖上疑似海商出身,遂以钱财运作,被录入国子监。后又主动为明廷筹措粮草,为崇祯所知,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再后来沈廷扬献上《海运疏、《海运图等,倡议海运,以解决辽东粮饷运输并缓解大运河漕粮运输压力,更得崇祯看重,遂任命其为户部主事,试行粮草海运之事。

事成,官升郎中,专门负责京师漕粮、辽东粮草海运事宜。

这一时空,顺军攻打北京时,沈廷扬正在外筹措粮草。

闻知消息,急忙催促山东文武官员起兵勤王,可惜没等勤王兵马召集起来,就传来了北京城被攻破、崇祯自缢殉国的消息。

沈廷扬及其用以海运的船队就此被困登莱。

后随着山东前明剩余文武一起降了大崋。

此前,沈廷扬先后在财政部、民政部观政、任职,官职最高时也不过是个主事,并不显眼。

但“大崋铁道运输公司”成立之后,他却被刘升召见,一番奏对后,被升职为交通部员外郎,领“大崋铁道运输公司总办”之差遣。

他们此番来苏州公干,正是为了修建江南第一条铁路之事。

一行人到凉亭喝了茶后,沈廷扬才想起来介绍副手。

“周亮工,字伯安,开封祥符人。崇祯十二年进士,曾任潍坊知县,今为交通部主事,也是铁运公司的协办。”

周亮工三十几岁的样子,比沈、礼二人小十岁以上,论功名也属后进末学。

但他毕竟是大崋的“京官”,故李清不敢托大,当即重新见礼,寒暄了几句。

几人聊了会儿,沈廷扬便神色一正,问:“心水,你实话告诉我,如今到苏州与会的士绅、商贾有多少?”

却是早在十几天前,朝廷就让地方官府放出了“百姓”可购买铁运公司股分的消息,尤其在江南地区重点宣传。

字面上说是“百姓”,实际上瞄准的是前明士绅、商贾、大地主等豪富群体。

<divcss="ntentadv">

因为,按照交通部、财政部的计划,铁运公司外售股份每一股价值千两,且不许私下里拆分出售。

等于是给购买铁运公司股份的“百姓”设置了一道门槛。

这么做是出自多方面考量。

其()

一,利用民间资金修建铁路之事大崋朝廷毕竟是头一次做,日后会引发什么样的问题还不确定,若是涉及百姓过多,一旦出问题,便容易引发民乱。

其二,设置门槛,反倒能让那些真正有钱人珍惜此机会。

就好像某些奢侈品,本身价值并不高,却因为虚高的价钱收到富豪群体欢迎。

因为他们确实有这种以金钱彰显身份、地位的需求。

江南之富甲天下,江南富人之多亦甲天下。

故铁运公司便将此处当做集资重点,由沈廷扬这位铁运公司总办带着一位协办前来主持“股份抢购大会”。

待办成了,还可以当做一个范本,让其他地方学习。

沈廷扬如今最担心的,是那些富豪认识不到铁运公司股份的价值,以至于购买股份的人不多。

若出现这种情况,这“股份抢购大会”可就不好开了。

李清微笑着道:“沈兄放心,苏州本就多豪富之辈,自地方官府公布朝廷将准许百姓购买铁运公司股份后,几乎每日都有别处富豪赶来。”

“根据我们苏州府衙的初步统计,目前苏州城中至少有四五十位豪富之辈欲购买铁运股份。”

在李清看来,四五十个富豪买股份显然已经挺多了。

即便每个人出一万两,加起来也有四五十万两,已然是比不小的资金。

谁知沈廷扬听了却皱起眉头,喃喃道:“才四五十人?不够多啊。”

李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