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铁甲镇海,朝鲜急了(1 / 3)

龙江造船厂。

最大的一个作塘旁。

张千帆正滔滔不绝的向刘升解说着。

“陛下请看,这就是我们龙江造船厂建造的第一艘铁甲舰。”

“因为在解决加装蒸汽动力的问题前,铁甲舰注定要比寻常战列舰笨重一些,所以在设计上偏向厚甲重炮方向。”

“眼前这艘铁甲舰,大小是按照二级战列舰设计的,长63米、宽28.5米、船舷高达7.2米。”

为了方便更好地学习、吸收刘升所传下的各种技术,目前大崋各工厂都已经革新计量工具,全面采用后世的计量单位。

故而此时张千帆为刘升介绍铁甲舰的参数也都用后世计量单位。

“其底层甲板两面侧弦共有36门火炮,口径都是150毫米,相当于西夷的26磅舰炮。”

“中层甲板两面侧弦共有24门火炮,口径都是130毫米,相当于西夷的18磅舰炮。”

“上层甲板则共有18门火炮,口径亦是130毫米。”

“此外,船首、船尾各有一门主舰炮,口径180毫米,威力比西夷的42磅舰炮还要强一些!”

刘升看着那些炮门,听得微微点头。

他虽不懂得战列舰的建造,却也了解一些。

之所以将150毫米口径的大炮安排在底层甲板,主要是为了降低炮击时反作用力对舰船的影响。

这艘铁甲舰有三层甲板、80门大炮,确实是达到十年后英国所制定的二级战列舰标准了。

眼下,西洋各国二级战列舰多半还没这么多火炮,更别说这战舰还装了钢板。

说起来,给战船披甲倒并非大崋首创。

事实上,早在万历年间壬辰倭乱时,李氏朝鲜便建造有披甲战船,名曰“龟船”。

只不过,这种战船本身吨位很小,只是在船身上加了穹顶式的厚铁皮,以抵挡弓箭、铅弹和小铁炮为主。

在这个战列舰和大炮横行海洋的时代,所谓的“龟船”跟普通东方战船相比并没有多大区别,被大炮命中一次都可能沉没。

甚至还因此损失了小船的灵活性。

另外,据刘升了解,日本在壬辰倭乱后,也仿造了“龟船”。

实际就是在其他战船外面粗糙地覆盖铁片而已,同样难以抵御大炮轰击。

可大崋建造的第一艘铁甲舰却不一样。

说是铁甲舰,实际装的都是足够厚的钢板。

虽然钢板并没有覆盖整艘舰船——那样技术难度更大,也更废钢铁。

但在舰船露出水面的部份,几乎都被钢板覆盖。

舰首、舰尾的两门巨炮后半部分更是在钢铁铸造的炮房内,炮身还能进行一定角度转动,可以说已经有了几分后世钢铁巨舰时代主舰炮的影子。

张千帆则继续道:

“经过测试,这艘铁甲舰可以承受27斤30磅以下的铁弹近百次轰击,而各方面性能不受影响。”

“27斤以上的铁弹虽可以让舰船装甲产生明显形变,但一般也要命中同一小块区域十次以上,方可令战舰受损到影响性能的地步···”

随着张千帆的介绍,刘升对这艘铁甲舰也有了全面的了解。

之后,他带着随行官员、侍卫等登舰看了看,发现这艘战舰内部布局也比龙江造船厂此前建造的那些三级战列舰更好些。

待看完,刘升不禁赞道,“这艘铁甲舰看着确实不错——多久能建造一艘?”

张千帆道,“物料充足的话,至多三个月便可建造一艘。”

刘升点点头,便()

道,“回头我会让这艘铁甲舰先到海龙卫服役,继续测试其性能。”

“三个月后若没什么大问题,你们便开始建造第二艘、第三艘。”

这艘铁甲舰肯定是下水试航过的——没试航确定其基本性能,龙江造船厂也不敢上报说造好了。

但下水试航跟送到水师部队服役长时间测试性能,是有区别的。

这一艘铁甲舰,耗资要比寻常的二级战列舰都多不少,得三十几万银元。

朝廷要建造更多,自然得慎重一些。

但也不会建造太多。

目前而言,刘升预备让海龙卫、东海水师、南海水师各拥有一艘。

等再过几年,蒸汽动力的铁甲舰研制成功,这种铁甲舰即便不被淘汰,也会被改装,没必要建造太多。

西班牙、英国、法国、荷兰这几个欧洲航海强国,纵然建造有一二级战列舰,数目也屈指可数。

且基本都在大西洋东部海域活动,不太可能派到东方来。

这种情况下,各拥有一艘二级铁甲战列舰的大崋水师,足以在东方几大海域横行了!

当然,有铁甲舰也不意味着大崋水师就一定能战胜西洋强国海军。

毕竟跟几大西洋航海强国相比,大崋水师的海战技术还不成熟,对战列舰及大炮的运用还处在学习、熟练的阶段。

在刘升想着这些时,一旁的张千帆眼见他要走,便拱手道,“恳请陛下为我大崋第一艘铁甲舰赐名!”

刘升稍想了想,便道:“便叫做镇海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