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大王饶命!(1 / 2)

在赵振文等灾民的目瞪口呆中,刘家护卫没有继续追击那逃跑的两三百楚军,而是开始打扫战场。

随后,刘升带着几百护卫从营寨中走了出来,来到难民营前的一个土坡上。

“诸位山东的父老乡亲,我刘升作为海外之人,来此救济灾民,只因不忍见生灵涂炭。”

“可恨那胶西知县,不仅不救济灾民,反而觊觎我的财富,勾结楚军,来围杀于我,污蔑我为海寇。”

“如今我等杀了一千多官军,与大楚朝廷已经没了缓和余地,索性就攻下这胶西县城!”

“诸位父老乡亲愿意支持我等的,现在就可以站出来,接受我们的整编。”

“若不愿意,也无妨,待我们攻下胶西县城后,是走是留皆可!”

刘升说完,便注视着眼前营地的一千多难民,想看能有多少人站出来。

或许是因为大楚朝廷威望仍在,又或许是他到底是海外来人,并非纯粹的***,对百姓来讲少了几分代入感。

因此这处难民营中最终站出来表示愿意支持刘升的,竟只有一两百人。

刘升并没有准备靠这些灾民灭大楚,见支持他的人如此少,也不太在意。

留下一队亲卫军对投靠的灾民进行整编,他便带着剩余侍卫、亲卫军往胶西县城而去。

在此过程中,其他两个方向也有伪装成护卫的侍卫、亲卫军汇聚过来。

等他们来到胶西县城外时,赫然聚集了三千多人!

刘升好歹是大崋太上皇,数万远征军的统帅,纵然是伪装成海商来这胶西小县城,又怎会真的白龙鱼服?

晏庆及城中大户所了解的他仅数百护卫,不过是他故意摆在明面上的力量。

事实上,他身边有一个侍卫营以及胜捷卫一个团!

···

胶西县西城门楼上。

晏庆原本正带着几十个衙差在上面眺望,准备第一时间得到官军拿下那刘升的捷报。

谁知捷报没等到,在一阵枪炮响声过后,竟然等来了官军的溃败。

等两三百溃军逃入西城门后,他赶紧下令关闭城门,随后整个人就陷入了恐惧、不解之中。

"根据那顾海主所讲,东海几大海主中,确实没有刘升这一号人物啊。可他怎的这般利害?枪炮竟比官军的都精良?"

"一千五百官军,竟然一刻钟不到,就被杀得只剩两三百。此獠麾下战力竟恐怖如斯?!"

"眼下他怕是要来攻城了,这可怎么是好?"

晏庆这个知县都六神无主,他身边人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等刘升带着三千余亲卫军出现在西城门外时,晏庆竟然还在西城门楼上茫然无措呢。

这时,刘升派人喊话了。

“晏庆,立刻开门投降,我主可免你死罪!”

这言下之意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毕竟像晏庆这种知县,一向是刘升严厉打击的对象。

城门楼上,晏庆听了一哆嗦,终于回过神来。

他下意识想要投降。

然而在大楚,知县有守土之责,若是失去了城池,也是死罪。

要是投敌,那更是抄家灭族之罪!

晏庆虽然贪婪无能,但也是有家人、家族的。

最主要的是,大楚还没有知县像海寇投降的先例。

哪怕他贪生怕死,想开这个头,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拿定主意的。

刘升本就不想放过晏庆这个贪官,见此,便下令道:“攻城吧。”()

当即,亲卫军推出了十门野战炮。

瞧见这十门大炮,晏庆以及城头不多的守军顿时腿都软了。

一轮炮击之后,顿时城头上不多的守军落荒而逃,刘升带着亲卫军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攻占了胶西县城,连埋伏到城中的胜捷卫都没用到。

当刘升进城后,一队亲卫军押着晏庆从城墙上下来,来到他面前道:“陛下,这狗官被咱们抓住了!”

“陛下”这一称呼,再次让晏庆从丢失城池的恐惧中回过神,心想:这海寇莫非要造反?不然他麾下怎么称呼他为陛下?

随即,贪生怕死之心就占据了他的胸腔,让他膝盖一软,扑通一声朝刘升跪下。

“大王饶命!小的是猪油蒙了心,才会跟您作对。恳请您放了小的一马,小的愿意投效大王!”

其实他想叫“陛下”的,但作为大楚读书人的那么一点羞耻心,终是让他没叫出口。

但他投降的意思却表达得很明白。

刘升却冷笑,“现在才想投降?晚了!把他押到县衙去好生看管,回头咱们在胶西举行公审大会!”

“遵命!”

领头的亲卫军队长兴奋起来。

这亲卫军队长是个早年在崋部就跟随刘升的老兵,最喜欢的就是那段不断攻城略地,对贪官污吏、劣绅恶霸进行公审的激情岁月。

他原以为,大崋一统天下,就再也体会不到那样的激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