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大楚太祖陵寝(1 / 2)

高盛虽然心里觉得刘升所言有些道理,但因立场不同,还是反驳道:“阁下此言乃是诡辩,若无尔等,等我大楚平灭流寇,自能等来一位有为之君,令天下恢复太平,令我大楚再度兴盛!”

“或许吧。”刘升竟然没有反驳高盛所言,随即却道,“但朕来了,便可以令这天下尽快恢复太平,百姓也能早些过上好日子。”

“至于熊氏,享有江山近两百年,如今弄得民不聊生,是时候交出这江山了。”

刘升这番话讲得有些蛮横霸道,高盛一时不知怎么反驳,只能冷着脸不再吭声。

这时刘升道:“此番找阁下来,朕其实是想询问另一件事。”

高盛还是不吭声。

刘升不在意,接着道:“阁下即为大楚阁臣,可知熊氏在天目山中藏有什么秘密?”

高盛闻言诧异,随即有点言不由衷地道:“哪有什么秘密?那里不过是太祖皇帝陵寝所在罢了。阁下也是一国之君,总不至于行那盗墓贼之事吧?”

刘升笑了。

他看出来高盛紧张了,也没说实话。

这无疑说明,天目山中确实有熊明远相关的大秘密。

刘升没有对高盛进行劝降。

一则他看出高盛此人还是比较忠于大楚的,再加上身份地位摆在那里,一时间不太可能降崋。

二则,他也不缺高盛这么一个文臣。

让人将高盛带下去后,刘升就让侍卫们打开以汝宁府为中心的一幅地图,看着地图沉思起来。

府治汝阳既下,这汝宁府就没哪座城池可以阻挡崋军的脚步了。

而若想拿下天目山,接下来崋军只需拿下确山县城即可。

至于守卫天目山的大楚禁军,或许其中有些精锐,但肯定难以挡住崋军的进攻。

刘升如今已四十多,性格沉稳,虽然天目山唾手可得,他却没着急。

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他不希望在最后关头,因一时心急而犯下大错,从而吃亏。

于是,接下来三天,刘升督促麾下文武彻底掌握了汝阳城池,恢复了城中秩序,这才留下部份军队驻守汝阳,亲率大军攻打确山。

数日后,确山县城也让崋军一鼓而下。

在此确山修整一日后,刘升便又率领大军攻打天目山,也即是大楚太祖熊明远的陵寝所在。

“根据讯风卫所获得的情报,按大楚制度,天目山中常年驻扎有一万余禁军,又称之为守陵军。”

“不过在大楚当前局势下,即便是守陵军,也吃空饷。所以,这支禁军实际只有五千多人,其中能战的估计就三千人左右。”

天目山脚下,刘升的大帐内,太子刘瑜向与会的众将领讲着天目山的楚军虚实。

这也是刘升有意锻炼刘瑜。

“天目山的大楚禁军虽然只有五千余人,但我们也不可大意。里面毕竟属于山区,而这支军队常年驻扎在里面,多半擅长山地作战。”

“另外,里面还修建了为数不少的箭楼、炮台乃至军寨。”

“所以,我军想要较为轻松的拿下天目山,还须得虎贲卫、胜捷卫都出兵,相互配合才行。”

当刘瑜讲解完了天目山中的楚军情况,刘升又听与会将领们讨论了一番,便发布作战任务。

次日。

崋军分成两路,从两条进山的主要道路攻了进去。

这支守陵军虽然只有五千余人,战斗力也一般,但阻击起崋军来,居然意外的坚决。其中少数楚军将士,甚至堪称悍不畏死。

可惜在绝对的实力差距前,少数禁军再不畏死,也扭转不了战局。

()

崋军一路势如破竹,仅用半日功夫,就攻到了大楚太祖皇帝的陵寝前,也即是被刘升命名为房山的那座普通小山下。

得知陵寝外面的楚军都被肃清后,刘升便带着侍卫团,来到了山里。

虽然早有推测,可真亲眼看见那熊明远的陵寝就是依托房山所建,刘升还是难免有些激动。

房山其实并不算大,只是天目山中一个不起眼的山峰,既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矮的。

可它偏偏被熊明远选为陵寝,要说里面没问题,刘升是不肯相信的。

而呈现在刘升眼前的房山,整个被改造成了一座大陵寝模样。

原本那个天然的洞穴,则被改建成了一条光明正大的墓道。

在刘升打量那条墓道时,刘瑜过来道:“父皇,有数百楚军从这条墓道躲进了陵寝,似乎要负隅顽抗。”

刘升道:“怎么,拿不下?”

刘瑜解释,“并非拿不下,而是里面地形不明,强攻的话,恐怕会牺牲很多将士。”

刘升想了想,道:“不着急,让给后勤营制作一批简单的烟雾弹,再尝试攻打。”

“是!”

刘瑜领命,当即让人去督促办理此事了。

刘升也没离开,就在房山山腰,另一时空的刘家寨处宿营。

等到次日,后勤营制作出了一批简单的烟雾弹——这玩意儿早在宋元明时期就有,崋军后勤营制作的虽然是简易版,但效果相较于前明时期的烟雾弹,仍强了不少。

当虎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