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陆逊挂帅,渡河连战连捷(2 / 3)

君侯斩了你吗?”

信使连忙退出。

待得信使离开,陈登则是收剑回鞘:“君侯,何必吓唬一介信使呢。”

关羽则是捋了捋美髯而笑:“大军相持已久,平原国内,必然也有袁绍探子,倘若信使被袁绍探子截助,亦或者信使路上有怨言被窃听,或可让袁绍知悉本侯对陆逊挂帅的怨意。”

“兄长和丞相都有意培养诸葛亮和陆逊,本侯又岂能不配合?”

刘备郑平对诸葛亮和陆逊的偏爱,关羽又岂会不知?

这次替诸葛亮和陆逊兜底的,其实不仅仅是郑平暗中布置在濮阳的贾诩。

关羽、孙坚、赵云、张飞四营,其实都是为了应付诸葛亮和陆逊在濮阳战略失败而准备的。

否则,袁绍黎阳聚兵五十万,郑平完全可以让关羽四营都在濮阳,而不是分设五营了。

再看郑平的部署,除了濮阳本阵外,关羽、孙坚、赵云、张飞,是刘备麾下目前在中原最能打的四个战将,先登、破军、白袍、锐士,同样是最能打的四支精兵。

这最能打的不在濮阳本阵,却分别驻扎,其用意就很明显了。

要培养诸葛亮和陆逊,自然不能将最能打的都放在濮阳,赢了都不能算诸葛亮和陆逊的本事。

同时也能避免诸葛亮和陆逊战略失败而导致全军溃败。

濮阳内有贾诩,濮阳外有四营,辽东还有太史慈西进辽西。

郑平看似没直接参与决战,实际上早已经将棋盘上最重要的棋子布下。

陈登亦是笑道:“陛下偏爱两人,也是希望大汉后继有人,毕竟我等都已经过了三十,若无后继之人,必然又会让野心之辈祸乱朝纲。”

不论是关羽还是陈登,都是心知肚明。

为了配合诸葛亮和陆逊行事,关羽还故意在军中表达了对诸葛亮和陆逊的不满。

若只是先登营,自然不会让探子得到消息。

然而在平原国内,除了先登营外,还有其余听命关羽号令的两万余各地征来的兵马。

这些兵马中,最是容易出现袁绍的探子。

除关羽外,孙坚、赵云、张飞,都表达了对陆逊挂帅的不满。

只不过碍于刘备的命令,四将都执行了陆逊的军令,同时向袁绍的城池进兵,用以分袁绍的兵势。

黎阳大营。

刘备拜陆逊为大都督的情报,自然也传到了袁绍耳中。

“刘备这是称帝了,变得骄狂了吗?竟然让一个十三岁小儿挂帅?”袁绍听得消息,不由冷笑连连。

虽说古有甘罗十二岁挂相印,但挂相和挂帅,那有本质的不同。

挂相,政策错了,隐患多在内部;挂帅,这战略战术错了,那等于是国家败亡。

就如同孙子兵法中说的一样,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话语刚落,审配大声谏道:“明公,不可大意!这必然是刘备在故意示弱,欲要骄明公之心。”

袁绍抬头而望:“正南为何这般说?本将素闻,刘备对诸葛亮和陆逊视如亲子一般,颇为器重,这次出兵,更是以诸葛亮和陆逊为军师。”

“其中诸葛亮善文事,陆逊长于武事,刘备这是准备培养二人,以陆逊挂帅必然是想替陆逊捞名望。只是十三岁小儿,即便再优秀,又如何能挂帅印?”

“刘备过于骄狂了,太急了。”

说这话的同时,袁绍心中亦是有不服。

毕竟身为四世三公袁氏一族,都未曾出现十三岁挂帅的子辈,一个吴郡陆氏小儿,凭什么有这本事?

故而,对于审配的判断,袁绍是不太认可的,而是认为这是刘备太骄狂,太急于培养陆逊了、

许攸仔细观察了袁绍的表情,冷笑一声:“审正南,你虽然会统兵,但对应两军对阵的大略,理解却是太浅薄了。”

“刘备要故意示弱,只需要在战场上诈败几阵就足够了,何故掩耳盗铃一般,让一个十三岁小儿挂帅,这不是欺明公帐下无人吗?”

“亦或者说,审监军认为,刘备的丞相郑平,会允许这等儿戏出现在两军决战?”

“哼,不会分析敌情就不要妄自揣测,好好统兵,替明公监督诸将,才算你应当做的。”

审配被许攸一阵嘲讽,顿时大怒:“许子远,你指挥过兵马吗?纸上谈兵,乃征战大忌!”

“现在谈的不是征战,而是大略,你若不懂,可以闭口。”许攸头一昂,面有不屑:“不知是谁,跟袁尚公子统兵南下,却大败而归。”

“论纸上谈兵,审监军犹胜许某啊。”

“明公,攸以为,审监军应该回邺城负责钱粮督运,不适合军前议事。”

许攸暗恨审配,走了个逢纪又来个审配,袁绍都不能对自己言听计从了。

审配被许攸一怼,顿时有气不知道怎么发。

毕竟上回跟袁尚南下,却遭遇惨败,这败绩怎么都抹不开。

袁绍也对审配有不满了,一个是因为审配的败绩,一个是因为审配对袁绍杀逢纪讨好曹操的事曾公然指责袁绍。

想到这里,袁绍便下令道:“正南,五十万大军,所需粮草颇多,你且回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