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我来了(1 / 2)

大明海贼 牧尘客 1473 字 7个月前

太阳从东方升起,新的一天开始。

许多人再次从县城东南西北汇聚而来,城东又迅速变得喧哗热闹起来。

商家已经不需要王云龙的催促和提醒,便早早开门营业。

不少商贩和小吃摊,也开始在大街上摆开食摊货担迎客。

前来参加文化节的人的情绪似乎还停留在昨日的兴奋之中无法自拔,根本就没有人愿意离开,于是很快,两条大街上再次人流涌动,作为主办方的华云商贸依旧开启打折销售模式,同时将昨夜剩下的奖品都拿出来,继续抽奖吸引游客。

其他购买了商铺的商人,眼见如此热烈气氛,不少都按捺不住情绪,匆忙安排人手备货入驻,想要借这个难得机会打开局面,加入这一场机会难得的商业盛宴。

临时开设的拍卖会,依旧还在继续。

既然大家如此喜欢和热衷这种交易模式,王云龙授意之下,华云商贸决定要将其打造成一个长期的固定产业,等这次文化节之后,开设一个制度完备的拍卖行。

相对于当铺这种完全被动的筹款模式来说,拍卖无疑会更有吸引力,毕竟受众更大,也更加能够体现出货物的价值。

足足三天之后,这场临时筹备的定海文化节的气氛才终于平缓下来。

但文化节带来的影响,也随着各地参赛的士绅商旅将其散播到整个浙东区域。

随着时间推移,最终这个消息会扩散到全国范围。

为了继续扩大定海文化节的影响力,定海县已经开始散发消息,明年的第二届定海文化节的时间定在十月初五。

这个时间主要是错开明年八月的乡试。

而在这三天之中,五百余幅书法作品和一百多幅绘画作品,八成都拍卖出去。

价格高低差距很大。

普通的书法作品,便宜的只有一两银子,贵的超过十两,剩下的都被华云商贸全部打包以一两银子一副价购买,然后放在了自己开办的一家书画装裱商铺当做商品出售。

绘画价格要高不少,而且全部售出,最便宜的三两银子。

最贵的是徐渭的临海听涛图,被王云龙一掷百金拍下,另外四副一等奖作品,照样被他全部收入囊中,另外还拍下不少不少二等奖三等奖作品。

这其中绝大部分人都名声不显,但绘画本来就属于高端技能,这些画就算现在不值钱,高价拍卖出来的消息传开之后,也能提升文化节的名气和拍卖行的名声。

这就是最普通的商业操作,只不过在眼下还显得有些不可思议而已。

而在借这个机会强力推动文化节的同时,王云龙也没忘记苏兆庸的殷切期望,抽空去了一趟鄞县,花八千两银子买下了福悦商行的丝绸厂。

当完成交割合同,在府衙官员完成变更手续之后,苏兆庸终于是长吐一口气,亲自带着五块水晶镇纸直奔浙江总督府,他要用这些稀世珍品,为自己寻找到一个稳固的靠山,不能被于贤之的事牵扯进去。

而王云龙更是长长的吐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舒心和畅快。

从无意炸死于成耀之后,他费心布局,纵横裨阖,勾结权贵,结交倭寇,施展浑身解数,终于是将这件倒霉事彻底撸平。

只花了八千两银子就拿到了这座堪称大明帝国最现先进的丝绸厂,这是他始料未及的捡大漏行为。

眼下,定海的房地产开发已经结束,回笼资金已经接近二十万两,足够支撑华夏钱庄的运转,华云商贸的商业布局已经初见端倪,丝绸厂的事也已经再无后顾之忧。

不缺钱,不缺人,不缺渠道和货源。

下一步,自然就是广阔蔚蓝的大海。

台湾岛,我来了。

(第五卷,端倪结束)

……

杭州,总督府。

胡宗宪看着摆放在案桌上的五块晶莹剔透的水晶镇纸,满脸迷醉难舍的同时,内心又有一种狂喜。

这绝对是稀世珍品级别的宝贝。

虽然说不上多么精致,但如此纯净的颜色和器型,就已经决定了其价值和品味。

不过唯一让他有些纠结的,就是这些东西来自海外。

来源他已知晓,是定海县一个叫华云商贸的云姓商人提供,来路则是广东。

华云商贸他略有耳闻,因为几个月前,杭州一批从倭寇手中缴获的丝绸生丝,据说当地官府无法处置,最终通过苏州府帮忙,卖给了这个华云商贸。

当然,他总督东南六省抗倭,这种小事他是不屑于去关注的。

但由此可以看得出来,华云商贸不仅实力强,背景似乎也不小,另外胆子也很大,竟然这个时候还能从广东弄到海外如此珍稀贵重的东西,而且还是用来给什么定海文化节的书画比赛作为奖品。

一想到还有十块同样的水晶镇纸被作为奖品送给了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各地所谓书画名士,胡宗宪的心脏如同被针刺了一下,疼的脸皮一阵抽搐。

这种东西,怕是皇宫都没有啊。

最近他因为两股倭攻打南京被弄得有些焦头烂额。

而朝廷不少御史和文武官员,也借此机会不断弹劾他。

上次诬陷张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