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战火(2 / 2)

帝国风云 闪烁 1646 字 6个月前

也接受了这个结果,法国则对卢森堡的独立地位负有责任。德军进入卢森堡,等于给了法国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开战的理由,而且这个理由与已经搅成了一潭浑水的巴尔干问题毫无瓜葛。
当天上午,法国正式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宣战,理由就是德军入侵卢森堡。
八月三日,德意志第二帝国正式向法国宣战。
这一天,最重要的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向法国宣战,而是帝国外长贾高向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递交了由德皇发出的最后通牒,要求比利时开放国境,供德军通过,帝国将对比利时的安全做出担保。
此时,聚集在德比边境线上的一百多万德军已经剑拔弩张,随时准备进入比利时。
留给阿尔贝一世的时间只有不到十个小时,按照小毛奇制订的计划,德军最迟将在八月四日凌晨开入比利时。
显然,德军无法临时调整作战计划。
这份由施利芬元帅起草,经小毛奇修改之后的战争计划,涉及到上百万德军,数百万吨战争物资,还与数十万铁路工人,数千列火车有直接关系,就像一台巨大、精密的机器,任何一点微小变动都将导致这台机器瘫痪。
可以说,不管比利时国王是否同意让德军过境,德军都会进入比利时。
可惜的是,到最后一刻,比利时国王没有答应让德军过境,反而下达了动员令,比利时进入战争状态。
八月四日凌晨,德军越过边境线,进入比利时境内。
德军的第一的目标,就是横垣在通往布鲁塞尔与法国道路上的列日要塞,这也是比利时境内最坚固的军事要塞。德军要想顺利实施大回旋进攻战术,首先就得攻占这座要塞,不然德军的右翼主力将在推进途中被拦腰截断,导致顶在最外侧的三个军团难以为继,也就无法向巴黎进军。
当天,德军在比利时境内的战斗打得极为顺利。
虽然阿尔贝一世已经下达了战争动员令,比利时军队开始集结,但是德军的推进速度更快,比利时军队根本来不及进行抵抗。
战场外面,真正的危机正在逼近。
得知德军入侵比利时之后,英国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在当天上午前往议会,正式提出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宣战。
虽然这个时候,仍然有不少议员认为英国应该保持中立,而不是积极卷入欧陆战争,但是《伦敦条约》摆在那,英国对比利时的独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利时国王也已发出了请求。
经过数个小时的紧张辩论,当天下午四点,英国议会下议院通过了首相提出的战争令。
随即,英国首相以德意志第二帝国入侵比利时、破坏了比利时的独立地位为由,正式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宣战。
有趣的是,到这个时候,包括阿斯奎斯在内,众多的英国政界大腕都认为,只要英国宣布参战,战争就将在几个月之内结束,德意志第二帝国将不得不从比利时撤军,接受由英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为此,在英国正式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宣战的时候,英国外长格雷还把一份调停草案交给了帝国驻英大使,提出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国撤回已经出动的军队,恢复到战前状态,英国就愿出面调停。
显然,英国此举极为荒谬。
也许,在阿斯奎斯等人看来,英国参战能够对德意志第二帝国造成压力,从而迫使德意志第二帝国接受停战调解。
问题是,在迈入战争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争机器根本停不下来。
别的不说,就算德皇愿意在这个时候接受英国的建议,与法俄和谈,帝国的将领也不会答应。要知道,当时连一向反对小毛奇的兴登堡与鲁登道夫等人都认为,德军的作战行动十分顺利,有很大的把握迅速击败法国。
另外一方面,法俄也不见得愿意坐下来进行谈判。
奥军已经攻入塞尔维亚,俄国不可能、也不指望通过谈判让奥匈帝国撤军,只要俄国想打,法国就不能脱身。更何况,在法俄眼里,优势不在德意志第二帝国这边,因为只要俄国完成了战争动员,就能压垮德意志第二帝国。别的不说,四百万俄军、加上能够动员的六百万预备役军人,绝对是一股恐怖的军事力量。
至于奥匈帝国,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参战的情况下,更不会轻易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