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分歧(1 / 2)

帝国风云 闪烁 1551 字 6个月前

需要考虑总体战局的不仅仅是顾祝同,还有斯普鲁恩斯。
一九四一年的最后一天,斯普鲁恩斯收到了尼米兹派专人送来的上将军衔,成为美国海军四星上将。
问题是,这次晋升与斯普鲁恩斯取得的战绩没有任何关系。
所罗门海战结束之后,斯普鲁恩斯向尼米兹提出,应该在可以取舍的范围之内,逐步放弃西南太平洋战场。
说白了,斯普鲁恩斯对打赢西南太平洋战争没有半点信心。
不是说他没有信心击败中国舰队,所罗门海战,已经让他看到了机会,也认识到中国舰队绝非所向披靡。可是斯普鲁恩斯更加清楚,美军要想在太平洋战场上取胜,就得以空间换时间,而不是在一个战场上跟中国海军拼消耗。
事实上,美军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比中国海军多得多的战略防御空间。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一直在“背水作战”。在与日本海军争夺西太平洋的霸权时,中国海军输不起任何一场海战,只要在一场海战中失败,中国海军就会丧失主动权,被日本海军压着打。虽然在击败日本之后,中国海军基本上控制了第一岛链,而且把防线推进到了第若岛链,但是在美国参战之后,中国海军取得的胜利果实就被抵消掉了,其战略迂回空间远不如美国海军。可以说,如果珊瑚海大海战是另外一个结果,那么中国海军将在一九四二年被彻底打败。
直到珊瑚海大海战之后,中国海军才有了较为明显的优势,也才能承受失败。
只是,即便到一九四二年,甚至可以说,即便中国海军攻占了所罗门群岛,在战略空间上依然远不如美国海军。
别忘了,当时任何一处战场离美国本土都有上万公里,而最近的战场离中国本土也就只有不到三千公里。
正是如此,斯普鲁恩斯才主张稳步后撤,直到双方的战略力量达到平衡。
当然,后撤不是逃跑,而是获取胜利的另外一种手段。
对美军来说,后撤有很多好处,而且是通过死守所无法获得的好处。比如,能够拉长中队的后勤补给线,增大后勤补给压力,在后勤补给不足的情况下,削弱中队的进攻力量。
要知道,后勤补给线每延长一倍,后勤补给压力就要增加两倍。
道理很简单,向前线运送部队与物资的船只也需要消耗物资,而且还需要在沿途建立更多的补给中转站,也就需要部署更多的后勤部队,而这些部队同样会消耗大量物资,导致整体消耗量剧增。
事实上,对后勤补给,美军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别忘了,美军得横跨整个太平洋与中队作战,而中队只需要把部队与物资送到几千公里之外。
换句话说,在中队的后勤补给线延长的同时,美军的后勤补给线将相应缩短,因此美军的后勤补给压力将大幅度降低,前线部队的战斗力能得到提高,从而使新的防线更加稳固。
此消彼涨之下,总体战局必然会在某个时候达到平衡。
当然,尼米兹肯定明白这个道理。
问题是,当时不关是尼米兹、还是斯普鲁恩斯,乃至美国总统罗斯福,都不知道要退到什么地方,才能形成平衡。
既然不知道要后退多远,那么就不能后退。
说白了,只要后退开始,又没有能够及时建立起新的战略防线,那么美军就无法在后退中停住脚步。
换句话说,即便要后撤,也需要先建立一条新的战略防线,而当时没有人知道应该把这条防线建在哪。如此一来,也就无法构筑新的战略防线,只能继续在前沿死守,最多只能在坚持不住的情况下后撤。
结果就是,尼米兹没有采纳斯普鲁恩斯的建议,依然命令他在西南太平洋活动,并且寻找机会夺回制海权。
为了安抚斯普鲁恩斯,或者说为了给他打气,尼米兹亲自帮他申请了上将军衔。
虽然罗斯福依然不大了解这个在参战后才异军突起的海军将领,但是在经过珊瑚海大海战与所罗门海战之后,美国海军中已经没有人不知道斯普鲁恩斯是谁了,而且海军部长金上将也同样器重斯普鲁恩斯。在金上将与尼米兹的共同推荐下,以及为了鼓舞海军士气,罗斯福批准了斯普鲁恩斯的晋升申请。
只是,上将军衔对斯普鲁恩斯来说,没有半点价值。
在美军中,军衔与职务是分开的,军衔的好处体现在待遇与地位上,即军人的津贴、福利都直接与军衔挂钩,且在见面的时候,肯定是下级主动向上级敬礼。至于指挥权,则与军衔没有直接关系。按照美军的指挥体系,指挥权由职务决定,哪怕斯普鲁恩斯只是少将,只要他在第31舰队司令官的位置上,而且第31舰队司令官的职务比第32舰队司令官的高半级,就算米切尔是中将,也得听从他的指挥。
显然,晋升并没有给斯普鲁恩斯带来更大的权限。
当时,他依然以第31舰队司令官的身份,兼任了两支舰队联合指挥官的职务,全权负责舰队作战。
问题是,他的权力只在战术层面上。
虽然做为舰队司令官,斯普鲁恩斯有向战区舰队司令官提交作战计划的权力,也有权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