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财旺拿了刺鲍鱼很快就离开了,从头到尾都没问下秦德网兜里的那条石头鱼。
秦德也懒得问,刚刚他抓石头鱼的时候周财旺就在旁边看着,人家找过来了既然没开口,那显然也是个不识货的。
将两块钱收起来后,秦德也不急着返回刚才那水坑里找石头鱼了,找了一圈都没找到,那应该就是真没有了。
从亚热带吹过来的温暖海风吹在秦德身上,既不寒冷又不炎热,令秦德舒服极了。
秦德享受了一会海风,等到这一阵风停了才朝着这片岩礁区靠海的那方向走去。
这里人就更少了,因为海水退潮时候不是水位持续一直往下退的,潮起潮涌,海水水位也是时起时落,对淘海的人来说,这种随时有可能会被涨上来的海水重新淹没的地方,能淘到的东西是非常少的。
但这种海浪冲刷的地方有寄居蟹。
只是需要很仔细的寻找。
这片岩礁区本来就怪石嶙峋,地表凹凸不平,很多石块都锋利得像刀子一样,在这样的地貌上寻找寄居蟹是一件比较困难,而且还带有一定危险的事情。
寄居蟹是十足目寄居蟹科动物的概称,又称寄居虾,它的全体略呈虾形,喜欢居住在空螺壳内。
秦德翻过一块仅半人高,只两指来厚的薄薄礁石后,一脚踩在了堆积着的空贝壳上。
在这岩礁区一望无际的空贝壳中,就藏有不知道多少的寄居蟹。
这岩礁区数不尽的贝壳,就是寄居蟹天然的藏身之所。
它只需要在无数的贝壳中找到一块大小合适的往里一缩,那活脱脱就是一块真的贝壳。
想在堆积着的空贝壳中找到影藏起来的寄居蟹,难度就跟大海捞针差不多。
秦德一连翻看了几十个空的螺壳,结果却连一只寄居蟹也没找到。
虽然寄居蟹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每处珊瑚礁跟潮间带上都分布极为密集的海洋生物。
但再怎么密集,相比起原始海滩上那无尽岁月积累下来的空贝壳来说,寄居蟹的数量都还是显得九牛一毛。
秦德也不气妥,继续在海滩上每看到一個螺壳就捡起来翻开看一下。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
秦德自己都忘了是翻到第几个螺壳的时候,他终于觉得这个螺壳的重量跟别的螺壳的重量不一样了。
秦德脸色一喜,连忙将这个有成年男子拳头大小的海螺壳翻了过来。
果不其然,在螺口处秦德就看三条像是螃蟹爪子的腿,以及一只肥硕的大螯。
这个就是寄居蟹,它的整个外形介于虾和蟹之间,体型是长条形,分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具有坚硬的甲壳,腹部长且柔软,整体看着很不对称。
至于秦德手上的这个螺壳,并不是这只寄居蟹自己的,是这只寄居蟹自己找来钻进去,用以保护它柔软的腹部的。
秦德摸了摸这个海螺壳,发现螺壳上边还有一个小海葵。
而且这个螺壳也比较湿润有光泽,不像是一只死去了很久的海螺。
秦德对此倒也并不怎么觉得意外。
对寄居蟹来说,杀死“原住民”,然后抢夺“原住民”的房子,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虽然每片原始沙滩上都有着像砂砾一般数不尽的螺壳,但寄居蟹却是一种偏爱巧取横夺的海洋生物。
一般寄居蟹们是不会在沙滩上随便找个空螺壳就钻进去的。
它们比较喜欢找到一只大小合适的海螺壳,然后想办法把这只海螺杀死并撕碎了从螺壳里拖了出去。
当寄居蟹钻进空海螺后,会用尾巴勾住海螺壳的顶端固定住自己,它身上的短腿还会撑住螺壳的内壁,协助尾巴一起固定螺壳,长腿则负责爬行。
这只寄居蟹全身都躲在螺壳中,就一只大螯在螺口位置护着隐约可见的三条蟹腿,似乎要把它从这螺壳里弄出来只有碾碎这个螺壳一种办法。
否则的话就只能用手指冒着被寄居蟹大螯给夹伤的危险,伸进螺壳里掏它出来。
但这显然只能难倒对寄居蟹这种海洋生物不熟悉的人,跟那些没办法破开海螺硬壳的海洋掠食者,难不倒秦德。
秦德只是用大拇指跟无名指握着这个海螺的两边,将螺口对准了已经装了一条石头鱼的网兜内,然后中指高高翘起,对准这个海螺的尾端用劲一敲,顿时一团东西就从这个海螺内掉到了网兜内。
秦德满意的点点头,刚刚从螺壳里掉出来的那个东西就是寄居蟹了。
秦德随手就把手上的空壳海螺丢飞了出去,然后继续在周围寻找下一个寄居蟹的身影。
寄居蟹的味道很好吃的,做法也非常简单,把抓到的寄居蟹洗干净后,放锅里蒸个十来分钟就可以吃,不需要添加任何的调味品。
要是口味重一点的,可以再调一点放有芥末的酱料。
海音村这片岩礁地带的寄居蟹个头都又大又肥,秦德想念这一口很多年了。
几十年后世界各地海水的水质都越来越差,野生的寄居蟹数量是越来越少,那些养殖的寄居蟹对秦德这种吃惯了野生寄居蟹的人来说根本就吃不习惯。
二者的味道虽然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