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做下决定(1 / 2)

傅珩宸寄来的信中针对沈轻罗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

最主要的就是对于地址的选定。

刘源当初建议的时候,选定的地址是沿河一个名为玉梁的县城。

他反复研究过,只有这里的地势是最低处,县城也常年受到曲水的侵扰,是最适合迁走百姓作为蓄水之地的选址。

但是傅珩宸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理由是一个沈轻罗从来没有想到的点。

并不是刘源的选址不严谨,那里确实是最适合的地方。

傅珩宸建议沈轻罗更换地址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地的县令。

傅珩宸在接到了沈轻罗书信的第一时间,就一眼看到了信中被提及的刘源。

几乎是同时,傅珩宸就知道了沈轻罗这封信的来意。

傅珩宸前世的时候,就曾经接见过刘源,在一场定州水患之后。

当时的刘源给傅珩宸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毕竟在没有征得上官同意,也没有上报天子的情况下,私自离开在任地方的官员,一律都是要依法治罪的。

但是当时的刘源,只是很平静地敲响了大殿外的登闻鼓,然后向傅珩宸呈上了自己的奏疏。

傅珩宸事后才知道,刘源的父母,死在了那一场水患之中。

还有他不到三岁的小女儿。

而悲痛欲绝之下的刘源,第一时间不是操办父母的丧事,而是看着满目疮痍的定州,看着泛滥成灾地曲水。

毅然决然地用自己付出了半辈子努力考取的功名,去为受灾的百姓,求得一个生路。

傅珩宸了解了前因后果之后,破格赦免了刘源,还命令他主理这一项工程。

也正是因为实施了这一项工程,傅珩宸才比沈轻罗更清楚地知道这其中的弯弯绕绕。

上一世的刘源一开始也是选择了玉梁县。

但是他错算了玉梁县令这个人。

并非是玉梁县令不是一个好官,恰恰相反,玉梁县令的政绩十分的不错,在百姓之中的声誉也很好。

但是玉梁县令有个最大的问题,他重视自己的一县百姓,重视自己的官声,更重视自己得来不易的权柄。

一旦选定了玉梁县作为蓄水之地,那么他这个县令一定会被调走。

而他在玉梁县经营多年,政绩也有,自然是万分不情愿的。

所以当刘源找上他的时候,他直接就煽动当地百姓反抗。

当时一度声势浩大,差点酿成血案。

最后刘源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玉梁县的邻县平县。

不过这件事情当然不可能瞒过傅珩宸的耳目,最后那玉梁的县令理所当然地被傅珩宸处理了。

傅珩宸知道,面对百姓们,就算是沈轻罗,时间紧迫之下,一时也很难有什么好的办法。

所以还不如从一开始就换到平县,没有必要在玉梁县浪费时间和精力。

当然这些傅珩宸没有在信中和沈轻罗详细说明,毕竟路途遥远,傅珩宸也不能确认这封信会不会被除了沈轻罗以外的人看到。

所以只大致讲了一下玉梁县的情况。

沈轻罗看到了傅珩宸说的,心中也十分的后怕。

还好她自忖经验不足,想着求助于傅珩宸。

毕竟在刘源的阐述中,玉梁县可以说是最好的选址。

沈轻罗几乎都可以想象,若是到时候真的按照刘源说的去做,那么最后很可能就会导致百姓的暴动。

本来豫州就遭受了水灾,自己作为赈灾而来的钦差,最后却引起了当地百姓的暴动。

光是稍微动动脑子,沈轻罗都知道这样的消息要是传到了京城以后,朝堂之上会对她是怎么样的口诛笔伐。

眼下傅珩宸对世家的锋刃还没有露出来,世家对于沈轻罗还是观望甚至是反对的态度。

朝堂之上反对她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

若非是她本身做出来的成绩,还有沈相的名头压着,傅珩宸暗中的协助。

单单是赈灾这件事情,就不可能落到她的头上。

傅珩宸的提醒,对于沈轻罗来说不可谓不重要。

再仔细看完了所有傅珩宸的建议以后,沈轻罗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来消化。

魏庆元那头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在被沈轻罗叫来的时候还是十分的不知所措。

毕竟从沈轻罗当初发完那一通火以后,基本上就没有见过任何的豫州官员了。

这些日子唯一能见到沈轻罗的,除了宁凭阑,就是那日和沈轻罗说话的刘源了。

魏庆元也不知道刘源到底和沈轻罗说了什么,才让沈轻罗有了这样的异常。

弄得魏庆元连陈家的事情都不敢找沈轻罗请示。

再见到沈轻罗的时候,魏庆元是打起了十二万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