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逢春,顿扫阴霾之气,此物的效果,倒是有些像道家的雪后初晴。” 朱祐极感受着竹卷显露出来的实力,感叹道。 梁温书神情严肃起来,看着手中的竹卷,轻声解释道:“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此句话,源于此书。” “嗯?” 朱祐极继承了周师周浩荡的儒家记忆,再加上多次模拟人生的记忆,也算是博采百家之长。 哪怕本身对于程子的学术,了解不多,他也知晓,这句话出自程子的著作《定性书》。 “这便是原本吗?”朱祐极重新看向梁温书手中的竹卷,神情也认真了起来。 “不错。”梁温书神情平静柔和,缓缓道:“此卷名为《定性书》,是当年程子回答周师如何定性的一封信。” “一封信?” 朱祐极眉头微皱,对于这个的记忆,他居然没有? 这着实有些古怪! 他算是周师周浩荡的继承人,无论是一身儒术修为,还是绝顶天赋【碧血丹心】和大隋镇国剑,都被他完美继承,而且大部分周师的记忆,他也记得清清楚楚。 如此重要的记忆,他不可能会忘记。 尤其是事关儒道亚圣程子的事情…… 奇怪,太古怪了! 《定性书》在朱祐极的前世,是程子程颢回答北宋大儒张横渠,也就写出横渠四句张载的一封回信。 所以,按照朱祐极的理解,为何并非穿越者的周浩荡,会说出这样惊才绝艳的话语? 很大概率,周浩荡就是此间世界大儒张载的化身。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这个世界,没有张载,却依旧有横渠四句。 而梁温书的一番话,证实了朱祐极的猜想。 “是的,这件事很少人知晓,只有青云书院亲传弟子才知道。” 说到这里,梁温书转身看向不远处的小鱼儿和江别鹤,道:“所以,不好意思了,你们不是儒家弟子。” 话语刚落,古朴至极的竹卷《定性书》,缓缓散发出清气,儒文涌动,顷刻间,射中了小鱼儿和江别鹤。 很快,两人的神情逐渐呆滞,眼眸中失去了神色,愣愣的站在原地。 “他们怎么了?”朱祐极微皱眉头,问道。 “定性书有修身定性之效,乃是明道先生一生呕心沥血的著作,有静心宁神之效,对于他们的武道修为,有着极大的好处,唯一的副作用就是,我们刚刚的对话,他们会逐渐遗忘。”梁温书如此说道。 程亚圣,程颢,另一个称呼就是明道先生。 这与张载,被称为横渠先生一样。 “那我呢?” “也要静心宁神一下?”朱祐极问道。 梁温书摇了摇头,道:“柳前辈,你是大儒,此物对于大儒的影响力有限,消除不了大儒的记忆。” “也就是说,青云书院内,有能够影响,甚至屏蔽大儒记忆的儒器?”朱祐极一下子就抓住了梁温书话语中的漏洞,追问道。 “柳前辈,你觉得我们天下儒生如此之多,而天下圣地却只有三个,千古未曾改变?”梁温书并未回答,反而提出了一个问题。 “因为三大儒道圣地的根基深厚,门生弟子遍及天下,无可撼动?”朱祐极回答道。 “不。”梁温书神情不变,极为认真的说道:“因为实力,想要稳固圣地之位,最关键的就是实力,儒道的实力,才是圣地长久立足的根基。” “稷下学宫有周师雕像,有儒圣刻刀和儒圣儒冠,小圣贤庄有天下唯一的亚圣荀子,还有两大儒道高手,伏念和颜路,更和当今大国韩国的丞相张良交好,而我们青云书院,除了几件程亚圣留下的儒器之外,并无其他底蕴。” “所以,我们只能彻底贯彻程亚圣道路,与各国势力交好,不得罪他们。” “但,柳前辈要是认为,我青云书院只有这些,那就太小看我们了。” 梁温书依旧没有说得很明显,但潜台词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简单来说就是——我青云书院也有不为人知的底牌,而且不比两大儒道圣地差。 “再加一条吧,失败的一方,要为胜利的一方,讲解赌注物品的功效和使用方法,不得隐瞒,更不得故意加害。”朱祐极又提出了一个要求。 “可以。”梁温书没有意见,这个要求,其实无关紧要。 如果他赢了,自然最好,可以得到荀子的劝学玉牌,还可以学会使用方法。 如果他输了,那柳云身为大儒,其实哪怕不教,时间一久,也能掌握的。 这个要求的区别,无非是缩短掌控儒器封印物时间罢了。 “你想要怎么比?” 在两人同时向儒圣立誓之后,朱祐极开口问道。 向儒圣立誓,意味着绝不能违背,更不能投机取巧。 因为儒圣是儒道创始者,更是儒道唯一圣人,哪怕是残留的意志,也不是大儒级别可以违抗的。 哪怕是亚圣,也不行。 “听闻柳前辈和稷下学宫的齐星文大儒,比过丹青?” “想必丹青之术,定然是柳前辈的擅长。” “学生就不自取其辱了。” “学生这次来,想要和柳前辈比一比弈棋之术。” 梁温书躬身作揖,语气诚恳的说道。 朱祐极轻笑一声,道:“随你。” “好,那学生就得罪了。” 梁温书似乎知晓朱祐极不会拒绝,抬手一挥,整个临江阁内的景色,骤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地砖、青石板、桌椅板凳、红柱、楼梯,楼阁……一切的景物,尽数消失不见。 两人的身影,恍惚之间,凭空出现了一处山峰的最顶端,周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登高望远而去,只见丛山峻岭,万里河山,尽收眼底。 朱祐极敏锐的注意到两人头顶之上的圆形光亮,并非是太阳,而是一面浑身赤金色的棋盘
第553章天地大同与定性书(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