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小姑娘的红脸(1 / 2)

德云小师爷 红色水牛 1162 字 4个月前

台上的演出在继续。

今晚的胡炎,在把场的同时,明显跟孙悦交流得更频繁。

没空聊闲天,都是在讨论每一位演员的特点。

一周后,自己即将离开湖广,胡炎希望尽可能的最后帮孙悦一把。

负责园子,说白了就是负责演出,归根结底还得落在手艺上。

活儿好,便什么都有了,传统相声演员甭管到哪儿,这都是吃饭的根本。

胡炎说得多,孙悦听得认真。

自己眼光半差不差,但绝对没有小师叔的毒,而且思路也没有他那么灵活。

所以一番交流下来,孙悦收获颇丰,同时心中也很感慨。

这都多少年了,没有被人指点过手艺?

印象中,还是小时候在相声班学艺那会儿,如海绵吸水般,吸收过先生肚子里的墨水。

再之后,便没有过这种机会。

甚至后来拜到石先生门下,也是抱着有个师承,好入相声家谱的想法。

老爷子性子淡,平日也忙。

几个师兄弟当中,貌似就大师兄于慊,跟过师父的时间最长。

至于自己嘛,除了三节两寿登门拜望,其他时间很难有机会得到老爷子亲自“夹磨”。

这种情况,也不光是石先生门下如此,整个相声门基本都是这么回事儿。

要不是自己打小坐科,垫好了底子,平日里也爱琢磨相声,很难有如今这份手艺。

感慨之余,孙悦还很惊叹,敢情小师叔脑子里,竟然还藏着这么多好东西?

当然,也免了不知不觉中,弥散在空气中,些许离别的味道。

不时,台上的演出推到倒二,小岳和史艾东上台使活儿。

孙悦率先站起来,对着胡炎一揖到底。

按老规矩,指点手艺,这是半师之情,理当大礼拜谢。

胡炎坦然受礼,站起来,笑着拉上孙悦去换大褂。

倒二肯定是大活儿,一般都不会少于半个钟头。

但他们的大褂,却不能等到人家快下场的时候再换。

因为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演员穿上台的大褂,必须整齐到没有一丝褶皱。

这既是传统相声演员的门面,也是对台下衣食父母的尊重。

所以只有早做准备,才能以防万一。

比如赶上大褂褶皱、破损、异味、弄脏了,或者干脆落家里没带来,也好有充足的时间处理。

小岳的活儿未过半,胡炎和孙悦已然一身利索的回到上场口。

这时,俩人也不再坐下,就这么站着等待上场。

因为屁股一挨座儿,便会把大褂给弄褶喽。

同样,身着大褂,也不能蹲着、躺着,或是满地打滚、干杂活儿。

其实很多老规矩,究其原因,无非是生存之道罢了。

说白了,就是按这个来,能让你少走弯路。

一个打扮利索,有精气神的演员,另一个邋里邋遢,满脸苦色的演员,谁更能落观众喜欢?

而且在老年间,艺人日子过得苦,饭都吃不饱。

出春卖冬衣,赶紧换俩窝窝头吃。

能落一件好大褂,那可绝对是宝贝,谁又舍得糟贱它?

甚至为了保养好大褂,老前辈们还琢磨出专门的折叠之法。

孔雀里,马蹄袖,对襟磨缝,一铺三叠,叠出来如同方砖一块,有棱有角。

平日装在箱子里,不乱动它。

等到了撂地的地头,直接开箱取出来,穿在身上就能上场。

观众看不到大褂的褶皱,而且衣服会显得很新。

这些门道,胡炎烂熟于心,而且这么多年,也都是这样做的。

孙悦不说话,眼睛紧紧地盯着台上的小岳。

胡炎一看,就知道这家伙的心态绝对不一样了。

以前是长辈指点小辈,顶多算帮忙。

如今俩人马上就要正式搭档,这得算是家里的。

一搭可能几十年,这心态能一样?

就好比即将出嫁的姑娘,前一夜心情是不可能平静的。

胡炎脸上带笑,并不打扰。

说实话,俩人搭档,属于整个园子里最没有压力的一组,尤其还是今晚这么自燃的场子。

今晚俩人的任务,不是救场,而是拉升上限。

让整个园子的演员,都见识到,自己所在的湖广,它到底能热到什么程度?

这是帮众人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就好像见识过大城市的繁华,再回到自己的小村子,眼光绝对会不一样。

这个事情,再没有谁,比胡炎跟孙悦更合适。

也再没有比开箱第一场的时机,来得更为恰当。

天时、地利、人和,尽数到齐,燃就完了。

转眼,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倒二表演完毕,小岳和史艾东鞠躬下台。

主持人上场报幕。

“下面请欣赏相声吃元宵,表演者:胡言乱语呸胡炎、孙悦,掌声有请!”

主持人念错名字,连忙改口,然后不好意思的大红脸下台。

相声的舞台上,不可能出错,有也是包袱。

观众瞧着也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