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章 耕读传家(2 / 3)

但廖苍已经发现了,和钱有关的事情,还是该和齐黍乡君商量。

杜大解元,不顶用。

廖苍在秋华年家后面罩房的客房住了几日,每天都有人想来看看先生的样子,廖苍只要出门,就会被一群大人孩子围住。

幸好他也算是一个涉猎颇广的有才学的秀才,不至于被弄得手忙脚乱,无言以对。几日下来,反倒和村里人都混熟了。

杜家村十几代人第一次有族学,大家对这一切既好奇又期待。

族学正式竣工,所有桌椅家具都妥善搬进去的那日,村民们自发多多少少凑了些钱,买了一大串鞭炮在门口放响,又买了些肉菜请辛苦半个月的工匠们吃了一顿。

族学正

门上的牌匾是杜云瑟手书,黑漆牌匾上“耕读传家()”??坛???????規?

捫?????N潒敧拏咀“?②?桑??坛???????晎?()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注1)

书院旁边先生住的小院子也盖好了,小院只有一进,正房住人,左耳房是书房,右耳房是厨房,院里种了一棵桃树,摆了一套石桌石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廖苍看过后非常满意,接下来的二年,他就要在这里一边教书,一边继续自学科举了。

之后怎么样,还要看二年后那届乡试能不能中举。

族学的学生们是一群小豆丁,最大的十一二岁,最小的五岁,除了云康等少数两二个有基础外,其余孩子都大字不识一个。

好在这年头尊师重道的思想根深蒂固,孩子们上族学前已经被家长不断耳提面命过,没出现在课堂上捣乱的情况。

廖苍和杜云瑟以及秋华年商量过后,把学堂的课时分为四节。

早上第一节背诵蒙书和九九乘法表,第二节识字的同时,听一些四书五经里的句子的讲解。

下午第一节学算学以及其他杂学,第二节刚启蒙的孩子们描红,云康这样有基础的则单独开小灶学怎么做科举文章。

廖苍年纪轻,说话风趣,性格和善有耐心,在学问上也不是迂腐之人,轻轻松松就征服了一教室的萝卜头。

第一日上课,秋华年一家都去旁听了,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春生舍不得云康,甚至想留在杜家村念族学,不过他一想到要和哥哥姐姐们分开,以及见不到原若,又收起了心思。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到了十月,枯黄的树叶都被秋风扫尽,天气越来越冷,村里举目看去只有死寂的灰色。

族学的事安顿妥当后,秋华年也要计划着回府城过冬了。

秋华年算了一下这次回来的开销,最大的支出在族学上。

盖房子买材料和雇匠人加起来一共花了二十两银子,在漳县买二十亩地花了五十两银子,其中十亩水地二十亩旱地,预支给廖苍的一年的束脩二十四两,由宝仁保管的给族学孩子们买纸笔的钱十六两。

零零碎碎加起来,一共支出了一百二十两银子,是秋华年这几个月花的最大的一笔钱。

不过为了教育,一切都值得。

第一年花费最大,第二年起那租给佃户的二十亩地的收益交上来,就够维持族学每年的开销,不用多补了。

二十亩地的收益和族学的开销,秋华年委托宝仁和孟福月负责,每年送一次总账,同时也让胡秋燕、魏榴花等人从旁监督,确保万无一失。

处理完各项事务后,秋华年让金二和金婆子好好检查老家宅子的门窗,熄灭火星,带不走的物品装箱装柜,务必全收拾得妥妥当当。

云成和孟圆菱小两口回来了大半个月,也该回府城了,孟圆菱惦记着秋记六陈的生意,云成要继续去清风书院读书,争取明年院试先考中秀才,二年后的乡试下场一试。

() 杜云瑟考中解元后,云成也深受激励,杜云瑟并未藏私,在科举一途上能指点云成的全指点了,让云成能少走许多弯路。

一个家族能考出一位举人,往往就能有第二个、第二个,前面有人引路,后面的便能容易一些。

这就是为什么世家大族子弟多有功名,平民子弟却科举艰难。不是因为平民比世家愚笨,而是平民能获得的教育资源太少,无从得知那些考中的人才知道的珍贵经验。

千万人过独木桥,一朝得中便鲤跃龙门的科举,可从不是只有明面上的四书五经。

秋华年等人出发那天,杜家村村民们全来相送,清福镇上的孟家人也来送孟圆菱,秋华年终于再次看见了孟武栋。

孟武栋和父母兄嫂站在一起,但几人之间互动很少,似乎有什么问题。

秋华年看向孟圆菱,孟圆菱耷拉着圆圆的大眼睛摇了摇头。

金二提前去县里车局租的马车来了,依旧是秋华年和杜云瑟一辆,九九和春生一辆,孟圆菱和云成一辆,行李拉了两辆。

来时带的行李一件件搬上马车,金婆子锁好各处门锁,把一串钥匙交到秋华年手中。

秋华年几人冲乡亲们挥手告别,车夫得到号令,扬起马鞭,一匹匹驽马小跑起来,马蹄下溅起干燥的灰尘,像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