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章(2 / 3)

“荀子所猜的没错,举孝廉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属于察举制,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着他人的推荐,长此以往下去,待到某地形成世家大族,这种选拔官员的制度怕是就会成样子货了。”

“而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方式,可称之为科举制,与举孝廉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国君明岁需要招募治水的官员了、治理朝政的官员了,大可对外设立不同的考试科目,让读书人到官员制定的场所封闭起来进行考试,学子们能通过试卷的回答情况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学,官员也可以根据卷子的优与劣选出优秀且合适的人才,这样既能给落魄的寒门学子一条往上爬的上升渠道,还能让朝中的官员们不断的更新换代,时时保持活力。”

李斯听到这话眼睛一亮。

荀子细细琢磨后也不禁蹙眉,抚掌赞道:

“国师的脑袋确实是聪慧

() ,可您所提的这科举制度虽然好,但如今却还是迟迟实现不了的,想来最快也得等到生产力再往前发展个几百年,待到民间的寒门学子有读书的机会了,或许才能出现您口中所说的这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啊。”

赵康平颔首道:

“荀子,您说的没错,想要用科举制来选拔官员,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将如今的书籍造价给降下来,眼下人们无论是著说立书也好,看先人留下来的古籍也罢,均是要翻阅一卷卷竹简,竹简上所记的字数有限,且携带搬运极为不变。”

“我在想是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未来墨家的人能做出一种类似绢帛一样轻薄但是廉价的东西。”

“人们原本要写一竹简的内容在这物什上只用写满一张,而后再将这一张张的物什装订成册,怕是人们随身拿着一个薄薄的册子就相当于拿了许多卷竹简,再有类似刻章一样的东西,能整齐的将文字印在这轻薄之物上,到那时且不说书籍能走入寻常庶民之家,只要家中略有薄产的人或许就有识字的机会呢?”

“有造价便宜且内容量大的书了,到时再专门有朝廷出面开设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求学的学宫,聘请百家学者前去任教,到时有书,有大才,岂不是能为一个国家源源不断的培养出人才来?”

在场众人听到这番话,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齐齐惊讶的瞪大了眼睛,唯独政崽忍不住抬起小手挠了挠脑袋上的虎头帽,觉得姥爷口中所说的东西有点像他阿母给他做的花花绿绿的漂亮布书,可姥爷却说那轻薄之物非布卷,小家伙就有点儿迷糊了。

蔡泽、李斯、蒙恬、杨端和也面面相觑,只觉得家主/老师描述的简直就像是梦中的场景般,先不说学宫了,单单说这世界上真的会出现那种“廉价”又好用的“书”吗?

韩非心中的惊讶不比蔡泽几人少,他边快速挥舞着右手中的毛笔将老师与荀子所说的话一字不漏的记在竹简上,边根据老师的描述在脑海中幻想那种令读书人向往的场景。

荀子作为儒家大师,哪可能会抵挡住“一册薄物相当于许多卷竹简”的巨大冲击力,他竟是跪坐在坐席上单单听着赵康平的描述都觉得有些心痒难耐,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对面的中年人出声询问道:

“国师此言可当真?未来真会出现这种方便又实用的书册吗?”

赵康平笑着点头:“荀子,这只是我的一个美好的想法,具体能不能实现,以及何日能实现,还得看墨家人的智慧。”

荀子点了点头,实在是没想到刚来国师府待了这短短一会儿,他的心神竟然完全被这个比自己要小上十几岁的后辈给牵引住了。

政崽瞧着自己刚认识的“荀老友”面容纠结的模样,他遂从坐席上站起来,倒腾着两条小短腿儿快速跑到前院的书房,没一会儿就抱着好几本颜色绚丽的布书跑回来了。

他一把将怀中的几本布书弯腰放在荀子面前的案几上,奶声奶气地高兴道:

“老先生,我觉得我姥爷口中所说的书与我阿母给我做的布书很

像,您可以看看我的布书。”

“哈哈哈哈哈,是吗?”

荀子看着小家伙热情的模样,也从善如流地翻开案几上的布书,没想到就被里面的内容给震住了。

只见每张布页都用的是不同材质的布料,有光滑的丝绸,有粗糙的麻布,还有毛绒绒的绸布,与一些他压根不认识的布料,不仅质地不同,其上也有诸多色彩鲜艳的图案。

他从未曾见过这般奇特的“书”。

政崽还在小嘴“叭叭叭”地道:

“老先生,这本最大的布书是我还很小的时候,我阿母给我做的第一本布书,不同材质的布料是为了锻炼我手上的触觉的,其余的水果图、动物图等等都是教我认识东西的……”

“还有这个布书是我阿母给我做来让我看图识字用的……”

“这个是我阿母做的小学数学课本……”

看着小家伙没多讲一本,荀子在频频点头时眼睛就亮了一分。

蔡泽、李斯几人也都见过小家伙的布书,瞧着政崽侃侃而谈,给荀子展示自己大宝贝的模样也都忍不住摇头失笑。

赵康平端起陶杯低头饮水时,嘴角不禁略微往上扬了一个弧度,荀子这明摆着已经退休准备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