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志愿的时候,高天养其实有想过要不要去大城市,或者说去首都大学。
好歹见见世面嘛!
过去二十几年出县城的机会都少。
但他思虑权衡再三后,终究选择了放弃,还是报了本省新建的学校,过程高芸并没有去插手干预,完全是他自己的选择,主要是他对自己的总分数不大自信,担心报考几大名校成绩会不够。
报考相对普通些的学校的话,师资力量可能还没他们本省新建的山河大学强,再加上这边大豆研究快出成果了。
反正想见世面又不是非得去上学。
也可以去领奖,或者去旅游啥的。
所以在纠结了一个晚上后,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报考本地新建的山河大学。
不仅是他,很多知青都有纠结。
甚至不少本地非知青也有纠结。
毕竟山河大学等本地大学再怎么说师资力量雄厚,那也终究是新建的,没人家名气大,基本无人知晓,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野鸡大学呢,哪有直接报名校来的好。更别说有些知青又没跟家里决裂,如果有可能的话,当然还是想要回家,或者说报考自家附近的学校。
乃至需要听家里父母长辈的意见。
所以最后实际来讲,还是有很大一批知青并没有报山河大学等本省大学。
但也无所谓,毕竟总不能强留。
俗话说的好,闺女大了不可留,留来留去留成仇,这些个知青们又何尝不是呢,人家想要走,还是得让人走啊。
同时因为新成立的那些大学,高芸只是起到了个倡议成立的作用,其他诸如校长,主管权之类的都不归她管。所以后续的一些事情,高芸也就没有越权去过问,最多稍微关心下天养和大队一些高考生有没有考上,入哪个系啥的。
不过高芸先前许诺的一些事。
还是有做到的。
在她的据理力争之下,好不容易才做到。没办法,虽然她是厂长,但厂子是国家的,不是她私人的产物,厂里面的钱也不是她说动就能动的。如果把那些钱用来扩张,或者用来为她自己,乃至为厂里员工谋福利,那没什么问题。
但用来给新建的学校谋福利,乃至于给学校里的那些教授讲师升工资,分配住房,以及给在校学生补贴之类的。
无疑就相当困难了。
得她先把钱上交,然后由省里面把钱给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再往下面拨款执行,钱直接给学校中途都有可能出问题,又更何况还要绕那么一大圈,加上高芸给的这笔钱,只能以税收或者说上交的形式给,不可能说是专款专用给。
哪怕最终没有给教育部门,或者说教育部门没有下发到那些大学,按高芸说的去执行,人家也不算违规操作,毕竟高芸要做的事,没办法写到纸面上。
或者说,就不是她该管的事。
当然,高芸的想法肯定是好的。
但不一定所有人都愿意。
历史上的那些个改革啥的,哪个想法不是好的,可最终结果如何,是吧?
在赚钱这方面,大家伙的意向自然是一致的,不管是赚外汇,还是赚其他省的钱,反正只要能赚钱,都是好事。
但在花钱这方面就不一致了。
最后高芸她是多上交了将近一倍的钱,才好不容易将先前许诺的那些事。
完成个七七八八。
为了接下来能少花点钱,高芸只能赶紧把原先已经靠挂到新成立大学的那些项目组,赶紧又重新迁回来,靠挂到研究部,经历过先前事的她算是看明白了,只有直接隶属于她,她能直接插手管理的部门和项目,操作起来才方便。
其他的,哪怕说过再多口头协议都没用,即便落到纸面上,那都不好说。
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事。
高芸不由开始琢磨要不要辞职。
国企嘛,可以说是有利有弊,利的地方相当显而易见,一是相对稳定,二是上头有人,不用担心会有人找麻烦啥的,腰板硬的很。弊的地方同样也相当明显,那就是相对死板,没那么灵活。
后期大部分国企都是死于这点。
无法迅速转变,适应时代发展。
高芸此时就已经觉得自己管这一大摊事相当吃力,其他国企有的问题她这边同样不少。而之所以各方面整体表现的远比其他国企优秀,主要还是在于高芸能够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把东西卖出去赚到钱,经济方面的富足,足以压下很多其他矛盾,乃至减少负面情绪。
这点在未来其实也能得到印证,那就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很多负面问题,负面情况,都能得到有效的抑制。
就连犯罪率也会减少。
可一旦经济出现问题。
各种牛鬼蛇神,以及其他因为经济发展不错而暂时压下来的问题,很快就都爆发了出来,很难用常规手段安抚。
除非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基于这些因素,高芸自己琢磨了很长时间,上网查了不少资料,并且跟她爸她妈也讨论了好几次。后来甚至还以写纪实小说为借口,在某些论坛上找了不少勉强应该能算是专业人士的人,跟他们探讨并研究了一下这方面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