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此去中海混人样(1 / 2)

钱文林对钱权和丁琳琅的反应很满意,收到了意料之中的效果。

“是不是看着觉得很平常?”钱文林笑着问。

“没有,挺难的,我们也在练,还在比谁先练成呢。”丁琳琅道。

钱权点点头,熟练掌握咏春拳的所有套路之后,更觉得打基础的不易。

万丈高楼平地起。

“觉得难也没错,这小念头很有些说法的,在过去,它叫做‘三拜佛’,后经一代代武者改良,到叶问宗师传武,改‘一摊两伏’为‘一摊三伏’,渐渐就不叫三拜佛了,改为小念头,你们知道它为什么改名叫小念头吗?”

钱权答道:“小念头不正,终生不正,取这个名字的武者是一语双关,一则是藉此考察和筛选弟子的心念领悟力和肢体能力,以确定对其授业的程度;

“另一则是提醒习武的人,立身处世,哪怕只是个小小的念头,也要朝正途发展,不然,一人若不讲武德,功夫越高,危害越大。”

“啊对,差不多就是这样。”钱文林有种被儿子抢了台词的感觉,决定提升话题难度,“我刚刚说到的‘一摊三伏’,其实就是小念头整套拳的精华和重心,你们知道练这个套路的重点是什么吗?”

“慢,尽可能的慢,练习时,甚至要以毫米级的速度推送;然后是松,身体要放松,同时配合呼吸,缓慢呼吸,缓慢出拳收拳;最后是锻炼肘部归中意识,守中线,用中线……”

“啊对,差不多就是这样。”

钱文林看了儿子一眼,这小子理论知识貌似比我还丰富,这个毫米级的提法,我就没学过,当即不再询问,直接补充:

“当你们真正领会到这个‘慢’的真谛,这套拳就算练成了,练成之后,走完这么一套拳,可让你们在大冬天浑身冒出热气,就是武侠剧里那些高手在运功时身上冒的烟。”

钱权和丁琳琅认真点头受教。

“等我花个两三年把小念头练熟,再继续练中级套路‘寻桥’,那是可以用来实战的了,难度更大。”

钱权自然知道,“寻桥”主要就是锻炼简单、直接、有效的打人技术,这点在《叶问》系列电影中都有体现。

“我还是去打木人桩吧,感觉还是那个好玩。”钱权故意说得嬉皮笑脸。

“你这就是典型的没学会走就想学跑。”钱文林笑骂一句,也没有真的反对,他又不指望儿子以后成为什么武学宗师。

“那叔,我先回去了。”丁琳琅要回去码字。

“嗯。”

钱文林跟俩孩子展示完,心满意足,现在要去趟学校,开学在即,有些准备工作要做。

钱权自己一人来到木人桩前,他面色平静,再没有半点轻浮。

双脚分,开马。

慢慢伸出双手,摆一个“问手式”,然后动作缓慢却依循某种固定节奏地去打木人桩。

砰、砰、砰……

一板一眼,像机器卡点。

先只是手,双脚扎根原地,马步不动。

接着是手脚并用,速度也在加快。

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

钱权没有任何减速的意思,同样的动作和身法,以更快的速度打出。

掌、拳、肘、脚、指,如疾风骤雨般落在木人桩上。

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噔噔砰砰……

声音响成一串。

即便是之前的电影中,也没有这种快法,到最后甚至比电影中的实战还要快几倍。

钱权的身体和招式已然拉出残影。

如果钱文林和丁琳琅看到这一幕,必定会震惊到说不出话来。

天下武功,套路练法各有讲究,但始终不变的道理还是那四个字——唯快不破。

实战中的太极拳,也绝不是气定神闲地在那画太极图。

钱权速度拉满地快打了近五分钟,招式才慢慢减缓,最终恢复到开始的状态。

砰、砰、砰……

打着打着,甚至还会停顿一会,似乎在思考和琢磨什么东西。

“可惜木人桩不能动。”

钱权突然想和真人动手了,想找个旗鼓相当的对手,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切磋。

都怪那天没答应赵白玉,不然让她推荐两个真正的咏春高手,也能互相印证一下。

只是不知,当今武术界,能和自己旗鼓相当的,会有几个?

登门挑战?

会不会太高调和古典了?

还是等到了中海,找机会见见赵白玉,先和她搭搭手,再请她帮忙引荐几个高手一起切磋吧。

……

傍晚。

码完今日更新的丁琳琅约钱权去打篮球。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二人在杭城之行中,经历了一些微妙的时刻,今天的单挑两个人在身体接触方面都相对收敛。

比如,丁琳琅背打时,钱权不再贴身防了。

所以技术略微占优的丁琳琅连赢了两局。

“你大学会参加篮球社团吗?”休息的时候,丁琳琅问钱权。

“还没想过,不过我想自己搞个鸽子社团。”

“什么鸽子社团,养鸽子?”

“不是,就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