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样式雷”的投靠(1 / 2)

这座院子对于刘之野来说,不仅是一处居所,更是一段情感的寄托,承载着他无数的心血和付出。

作为从后世穿越到这个世界的他,一直以来,他对曾经蜗居在几十平米的住所里深恶痛绝,这让他对住上大型豪华奢侈的院子有着无比地执着。

虽然,四合院名义上是村集体的财产,刘之野只是租赁者。不过,未来条件合适时,他将以“适当”的价格购买这座四合院。

“哥,这院子真的很大,比咱们住在南锣鼓巷的那个院子大多了。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私人四合院,真是惊讶不已。”刘之泰看着正在建设中的四合院,感叹道。

“嗯,确实很大,而且这里的建筑风格也更加古朴典雅,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刘竟斋笑着回应道。

“而且这以后就是我们的家,真是期待未来在这里生活的样子啊。”刘之泰继续憧憬地说道。

刘之若搂着刘之野的胳膊,撒娇地问道:“哥,以后这里会留一间房间给我吗?”

刘之野轻轻拍了拍妹妹的手臂,微笑着回答:“老妹,你随时都可以回来住。这里会为你留一间房间,一切都可以为你准备。”他的话里充满了温暖和关爱。

“太棒了!谢谢您老哥!”刘之若高兴地欢呼起来,她兴奋地环顾四周,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刘竟斋微笑着,看着他的三个儿女都已经长大成人,心中憧憬着这俩小的也成家立业后,自己便可以回到家乡,侍奉老父,回归乡野。

他的心里清楚,无论在哪里,家乡总是最好的。等待孩子们的生活稳定下来,他将在这里继续度过他的余生,享受宁静的乡野生活。

刘竞斋憧憬着未来的闲适生活,目光投向远方,即兴吟诵出一首诗篇: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

刘之野其实内心深处也渴望着这种宁静的农村生活。

虽然现实中的农村生活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美好,生活虽然贫穷,但简单而朴素,就如一首动人的民谣所唱:“四个兜的中山装,小米高粱吃得香,几户人家一个庄,走亲访友靠步量。”

“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

在这个时代,物质生活虽然相对简单;没有现代花式花样的服装,没有大鱼大肉生猛海鲜,没有现代电动车、汽车、飞机、高速公路高铁等便捷的交通工具;也没有网络、智能手机、电视、电脑等娱乐项目。

但是人们的生活却非常单纯,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享受着简单的幸福。

在这个时代,人们的心思位单纯,没有太多的勾心斗角,社会倡导的都是“为人民服务”。

在这个五六十年代里,人们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心中的理想如同明灯,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在这个时代,人民工作繁忙杂乱,却没有任何怨言,生活清苦却没有牢骚,遇到困难也不气馁,这一切也在于现在的人们有理想有信仰!

雷老六见刘之野来了,他放下手中的活,打水洗了洗手,主动迎了出来。他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目光中透露出热情和淳朴。

刘之野微笑着回应,两人寒暄几句后,雷老六主动介绍起建设的情况。

“现在主体建筑已基本完工,内部装修等后续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再过半月到十天,大部分建筑将完成。至于剩下的活儿,将在明年暖和后逐步完成。”

刘之野点点头,递给他一根烟,然后说道:“不急不急,慢工出细活儿,咱们有的是时间,一定要精益求精。”

雷老六闻言,喜出望外,拍着胸脯道:“既然您不急,那咱们就慢慢来。说实话自从满清完蛋以后,我们家是好多年都没接触过这种大型工程了,我可是见猎心切啊,保证给您办得漂漂亮亮的。”

雷老六是个技艺精湛的匠人,他尤其欣赏那些慷慨大方、不催促的客户,比如刘之野这样的主家。

只要主家慷慨大方不干预,这样他就有足够的时间、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雕琢每一件作品。

刘之野温和地点点头,说道:“资金是否充足?还需要哪些材料,请告知,我会去准备。”

雷老六默默地估算了一下资金余量,然后说道:“我们手头上的材料除了水泥外,其他都足够使用一段时间。您回去后,多带些水泥回来吧。”

刘之野点头,考虑到水泥可能不够用,他之前并非不想多买水泥,而是难以购买到太多。即使有关系也难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水泥的供应非常紧张,一般人是买不到的。

早在1949年年末,华夏仅有35家水泥工厂。其中,民族资本拥有的企业虽有15家,规模都很小。

那一年全国水泥产量仅66万吨,按4.5亿人口计算,人均水泥只有1.47公斤/人。

在建国后的十年里,虽然国家大力发展水泥工业,全国水泥产量也达到了一千万多吨。

然而,相对于这样一个基础建设需求巨大的国家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