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学习刘之野、赶上刘之野、超过刘之野(1 / 3)

李抗战,与刘之野是熟人,他正是街道办主任王姨家中的老疙瘩,而且他们两家关系莫逆,宛如一家人。

那么,李抗战究竟为何会出现在警卫二师,还成为了一名士兵呢?

这话还得从去年李抗战高中毕业说起。

李抗战去年高中毕业,遗憾落榜。王姨夫妇建议他复读一年,今年再战高考,争取圆大学梦。

可是这皮猴子,打死也不愿再读书了,坚决地拒绝了继续深造,一心只想毕业后参加工作,追求个人的生活独立。

王姨夫妇最终无奈妥协,只得点头应允。细想之下,高中生也算是个不错的出路,至少毕业后能步入公职,成为国家的一份子。

知子莫若父,李景琦对李抗战的跳脱性格深感忧虑,唯恐他在工作中因冲动而酿成大错。

他就想着磨一磨李抗战的性子,最好送出去锻炼一下。

两口子正琢磨着怎么安排李抗战的时候,恰巧刘之野两口子前来串门子了。

刘之野听闻王姨的忧虑,果断地表示:“王姨、李叔,此事我来处理。我保证,定能将抗战老弟锤炼成一块坚韧的好钢。”

李景琦听闻此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哦?你的意思是推荐他加入公安队伍?”

刘之野点头微笑,言简意赅道:“我们支队下半年的招新工作已启动,入选者将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军事训练。”

“我觉得可以把抗战老弟送去锻炼锻炼,这小子的性格我知道,虽野性难驯,但正义感强烈。

他之前地每次惹事生非,他也并非恃强凌弱,而是挺身而出,为弱者打抱不平……”

“这是没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只要走对了路,这臭小子一定会成才的!”

李抗战在一旁站着,他一个小辈没还没长辈同坐的资格。

其实是,李抗战向来对刘之野心存畏惧,因斗殴频繁,派出所成了他的“第二课堂”。

他也不敢让父母知晓,每次都是刘之野出面将他捞出来。当然了,刘之野出面地后果也挺严重。

李抗战听闻能当公安,即刻兴奋地跃起。长期受公安人员“熏陶”,他对这个职业充满着敬畏,梦想着自己个儿有朝一日也能穿上警服,与犯罪分子进行较量。

没想到,如今梦想照进了现实。

李景琦与王姨对此深感满意,李抗战热衷于当公安,既能得到锻炼,也让人放心他未来不会走偏。

况且,还有刘之野这么大哥照应着,李抗战只要别不着调,未来的成就定然差不了。

就这样,“精神小伙儿”李抗战被塞进了集训营。还别说,这小子有股子韧性,愣是熬过了三个月的“魔鬼训练”,加上他文化水平高,成为了支队的重点培养对象。

再后来,随着治安总队的改编,文化水平高的一些战士们就被挑选进了技术兵种。

李抗战在那种环境下,毅然加入了炮团。凭借他出众的文化素养,即使身为新兵,其操炮技术也丝毫不逊色于老兵们。

在二师,李抗战这样的典范屡见不鲜。原治安总队的战士们普遍文化水平高,多数具备初中及以上学历,不乏高中生、大学生。

这些高素质人才为警卫二师的技术兵种提供了丰富的优秀兵源,确保了部队的整体素质与战斗力。

六十年代,夏国的战士们普遍文化基础薄弱,他们中大部分仅具备小学文化水平,或是来自农村,鲜少有机会接受教育。

这些朴实无华的战士们,却用他们的勇气和坚韧,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

伟人说过:“要好好学习啊,一个军队没有文化可不行。”

这时期每支部队里都有本政治部下发的《汉语拼音》,因为有的战士入伍时甚至还只会写自己的名字。所以他们平日里需要看这样书提升自己的知识。

部队里也会组织学习文化的活动,这样有利于战士们学习新知识和巩固已经会的知识。战士们参加活动非常踊跃,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

夏军一直有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早在红军时期,夏军一直都非常重视对军队士兵的教育。

当年收获季起义后,夏红四军就成立了教导队,专门教导军队中的中低层干部,每天除了和敌人交战,就是要用来学习。

而随着规模扩张,各个部队都会开设随营学校,用来培训干部。

夏红军委还把各个部队的学校整合起来,成立军事政治学校,让那些热爱学习,意志坚定的干部,进入到学校接受专业性的现代军事教育。因此,夏红军能够出如此多优秀的指挥员。

而对于普通的夏红军战士,军队对于他们的要求就是基本完成扫盲,需要能够认识至少认识500个字,能达到写信读文件的程度,如果真的非常热爱学习,那就可以继续深造。

到了抗战前,夏红军战士的识字率普遍已经达到70%以上,另外地30%基本上都是新招收的战士,由此可见当时红军整体地文化程度是非常高的。

在部队这个热血的熔炉中,即便是“碎铜烂铁”,也能被锤炼成坚韧不拔的钢铁战士。

所以,部队的退伍转业战士们,就成为地方上炙手可热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