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军事重镇,防备北方这些匈奴人的重要城市啊……”
“一千多年了,除了这匈奴变成了瓦剌,我大汉朝变成了这明朝,一点儿也没变。”
摇了摇头,刘邦突然想起。
“哦对了,後世那华夏北边不还有个叫蒙古国的吗?”
“不知道後世的华夏和这蒙古……”
刘邦有些好奇。
一千多年都没有後世几十年的变化快。
“天幕一点儿也不讲那蒙古啊。”
闻言,一旁的吕雉不禁好奇道:
“有什麽好讲的?”
“後世打仗的方式,你又不是没有见过。”
“就蒙古那些骑兵?”
“扛得住那些坦克丶飞机丶无人机吗?”
“这朱祁镇也就是生的早了。”
“如果换成了後世的时候,的确可以瞎指挥一样把瓦剌吊起来打。”
“可这明朝与我大汉差距并不大。”
闻言,刘邦不禁笑笑。
“乃公说的不是这个……”
“乃公说的是如此广袤的领土,还本就是曾经的华夏领土,难道後世的皇帝就不想拓土几千里,名留青史?”
“像这朱祁镇这种货色都想,谁说不想,乃公可不信!”
“……”
对这明朝朱祁镇的一系列骚操作是技术活并不怎麽感兴趣,只是看了个乐呵的刘邦,和吕雉讨论起後世的事。
【此时,朱祁镇才意识到一个群臣早就提出来的问题。】
【会不会是我师前进,而虏寇退伏塞外啊?哦!这麽说来,是也先怂了。】
【那好啊,那朕就坡下驴,从蔚州进紫荆关班失回朝得了。】
大明。
洪武时期。
“爹!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爹。”
“都是爹的在天英灵,保佑大明,让这朱祁镇歪打正着,知难而退了。”
看到最坏的事情没有发生,朱祁镇打算班师回朝。
虽然这出去溜达一圈啥也没干就回来也怪丢人的,而且还空耗国力,可是……
对於朱祁镇这种前面一系列骚操作的货色来说,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若说此刻最高兴的是谁,那必然是此刻的朱棣了。
他手舞足蹈的笑着说道,一副兴奋的模样,心中也是稍稍松了一口气。
朝着自己老爹贺喜的同时,也庆幸今天自己这顿打是不用挨了。
闻言,朱元璋不禁狠狠地瞪了一眼朱棣。
“你爹我还没死呢!”
这老四的话听着就让人不舒服,不过……终究是没有酿成大错,这让朱元璋也松了一口气,对朱棣的脸色也好看了点儿。
“算你小子走运!”
“如果天幕上的这小混账之後没干什麽损害我大明根基的事,今日咱就不揍你了。”
朱元璋嘴角的笑意难掩,谁也想不到,只是没有惨败,空耗国力出去旅游,都能让他这麽高兴了。
主要是……这天幕之前那麽多铺垫,太吓人了。
等等……不会还没完吧?
这小B东西不要给他再来个大的!
大唐。
“脸比命重要!脸比命重要!”
李世民不满的看着天幕上的朱祁镇说道。
“太幼稚了,怎麽能让这种人来做皇帝。”
“这朱瞻基怎麽选了个这样的继承人?!”
即便是明朝的事情,可李世民依旧看的生气。
“军国大事当成儿戏,行军应该随敌人变化而动,怎麽能和朝臣置气?”
“如此返回北京,应该不会有大问题了……”
“只是……这天幕的标题分明是叫土木堡之变,这土木堡,不是在那宣府那吗?”
“走紫荆关不可能经过那里的啊?”
“难道是这朱祁镇该到了?脑子抽了打算走宣府,居庸关返京?”
【班师的命令刚下,士兵们刚松了一口气,第二天早上,朱祁镇醒了,觉得还是想打一仗,执意再次前往宣府与瓦剌进行战略决战】
【朝令夕改,八月十日,仓促丶疲劳,愤懑,寒心的明军来到了宣府。】
【而瓦剌军也终於来了,他们不是退到了塞外,而是收缩兵力,准备迎接明军,让其钻入致命的口袋阵。】
大唐。
李世民只觉得两眼一黑。
“蠢货……”
已经不知道该骂什麽了的李世民摇了摇头。
这段时间看天幕,他算是见识到了昏君的下限。
有天生坏种,诸如胡亥丶溥仪这样的。
有大脑发育不全的宋徽宗丶宋钦宗这样的。
有飘了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了的李隆基。
有怂包一个,怂到绝後的赵构这样的。
今天又见到了这啥都不懂却迷之自信的,朱祁镇这样的。
“这土木堡之变,就是这了吧……”
他已经看到了天幕上的地图,宣府不远处的土木堡。
“此处距离那大明京城也不远,明朝京城内留守的大臣能派兵救援吗?”
一旁的李靖摇了摇头:“陛下。”
“天幕有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