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48(1 / 2)

年末的时候,安陆按照往年惯例要举办年会。陆毓那边很看重,打算借这个机会最后在集团内部做个退休前的正式告别,给老员工们一个交待,算是一个仪式和传承。陆郡问过聂斐然想不想去,最后看他面露难色也就作罢。

聂斐然倒不是不想去,只是他手上刚好有个棘手的项目,而这个项目关系着翻过年后他们整组人的去留。

刚进入DL时,聂斐然在的市场部下大致有四个组,除了设计组和公关组一直职能明确且工作相对独立,剩下的广告组和活动组基本上常年像股绳一样扭成个死结,也因为线上线上推广活动无法完全割裂,所以干的工作不仅限于字面上的广告推广与活动策划。

管理层的人总是一天一个新主意,而最后苦的是真正执行的人。当下管理层开会后提出的想法就把两个组的人折腾得够呛——

他们要把这两个组重新拆分组合。

简言之,公司有意增加在市场推广方面的预算,但部长不满意两组的现行工作效率,想要在总员工数不变的情况增加一个组专门做重点项目合作的商务拓展。

这样一来广告组可以把重心放在品牌建设上,专心产出创意和文案,抓住消费者的真实痛点和需求。而活动组可以把业务范围收窄,策划更多有针对性的专题,提升活动影响力,面向的客户群体可以更有层次。

三组结合,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推广活动更精准高效,让投进去的每一分预算都花在刀刃上。

饼画得好,蓝图也铺得开,决策浓缩后也就一句话,而最后落实到两个组当中,就变成了一次内部的小型竞争上岗。

很明显,组员数可以平均,可三个组的发展前景和工作量做不到一模一样。

做市场工作的人大多世故圆滑,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公司资源将有意向新筹建的组倾斜。

广告和活动本身背的指标重,加班多,执行压力也大,尤其职业前景不明朗:收入固定,涨薪基本靠跳槽或者熬资历。

而BD则更锻炼人一些,面对的合作对象不再是单一消费者,多数时候是企业或者相关部门,付出的精力能很快看到价值回报。

毕竟谁不想借着公司的平台做跳板顺便拓展一下行业内的人脉呢?

工作群里不停有人讨论,最后经理被问得烦了,又透露目前只是试水,如果运行顺畅,按照公司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新组很有可能在未来变成独立的部门。

所以意料之中的,两个组的大部分人都挤破脑袋想去新组,几乎全员报名。导致第二天主管团队不得不在二轮会议后细化了考核评选方式——

先通过组内提名,之后确认参与的人各自组成临时战队,两队分别代表一条公司今年推出的宠物洗护高端产品线,看哪队能拿下市中心怀洋百货那块3D大屏明年第一季度黄金时段的二十秒广告位。

当然,参加这个竞赛项目是有风险的。

尽管公司明示,参与者在正式结果产生之前不能丢下本职工作,多出的工作量会给予双倍加班补偿,最终成功的队伍可以全员进入新组。

听上去合理合规。

但败北的后果则要沉重得太多。

主管最后解释,失败的小组,可能视具体考察情况留下其中表现优异者,也可能全组被退货,或者更坏的,重新优化人事结构后分流到任何一个缺人手的部门。

也就是"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这个终极说明一出,部门群炸锅了一般,消息刷得飞快,伴随着之前满腔热血往上冲的人一下子退却一半。

多数人都怕失败,不说失败后不知道会被"流放"到哪儿,就算回归原组,多少也会有些没面子,纠结之后,结论就是不如一开始就不挪窝。

-

聂斐然处理着早晨和设计部同事对接完的策划案,听到周围此起彼伏的小声抱怨。

对面的同事拖着椅子凑近他电脑问:"小聂,你还参加吗?"

"参加的,为什么不?"聂斐然答得干脆。

"你不怕输?听说输了可能会被发配去销售部或者物流部,"同事想了想,望天感慨:"天啊,那还不如半夜守着广告牌刷漆呢。"

"没事儿,别自己吓自己,输了就输了呗,"聂斐然呷了口杯子里的热红茶,抬眼开玩笑,"万一赢了呢?"

"唉,好羡慕你年轻,可以有这个魄力——"同事做出拱拳佩服的样子,可惜道:"要不是我儿子明年念小学了,我也想去搏一搏,实在有心无力呀。"

聂斐然放下鼠标宽慰了同事几句。

-

冒险的事当然令人犹豫,但聂斐然只是单纯觉得这个项目有意思。

他念书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