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位评事口口相传,李乐只算得不准的事如了李乐只的意,在各位官员间口口相传。
秋御史听到后,心底郁闷,和旁人争辩时,旁人反问道:“秋御史,你平日里不是讨厌道士的,怎么如今反倒推崇起那姓李的道士,难道秋御史你是收了那道士什么好处?”
秋御史气愤道:“一派胡言,你们不识李道长的本事,那是你们没眼光,哼,日后有你们后悔的时候。”
秋御史甩袖离开,虽然不满他们对李乐只的猜疑,但他心里也在懊恼后悔,不免去想这事是不是有人看不惯他,又不信他所言,所以才到处说李道长算得不准。
秋御史前往丰安楼后,听到那些人小声交谈着,同往日言起李道长时的惊叹,如今倒是满嘴讥讽,听得秋御史火大,他瞟了张御史,立马走过去询问道:“张御史,你可知近日言起李道长算得不准的事是从何处传来的。”
张御史正在喝着小酒品尝,忽然听到旁人问我他这事,他睁开一条缝斜仰着看过去,见是秋长春,便摇摇头道:“这事我哪知道。”
秋御史郁闷不已,正要转身离开的时候,张御史看在是同僚的份上,对着他的背影道:“我听说是大理寺的评事传出来的,不知是真是假。”
秋御史一听是大理寺评事,便想到了石评事,这时,他才想起来,在回京的船上,不仅他不信任李道长,还有石评事也不信任,但对于石评事这个人,秋御史不好评价,只当对方没眼光,到现在都没有发现李道长的本事。
秋御史没有办法,但又对李道长的事感到歉意,便带上一点薄礼上门。
等见到李乐只后,他也开门见山说起此事,最后万分感慨又怀有歉意道:“李道长,都是我拖累了你,这事怕是有人冲着我来的,才连累了李道长。”
李乐只听官员里已经流传他算不准的事,心底微微一笑,没想到石评事这么给力,这才几天,大大小小的官员都知道他算得不准的事,难怪近日里比部郎中看到他时眼神有几分担忧,还在他面前说让他安心,刑部的人都是相信他的,原来是刑部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
李乐只笑道:“不关你的事。”
这一切都是他故意安排的,难为秋御史了,先前看他不是鼻子不是眼的,现在还以为是因为他才连累了自己。
李乐只又道:“你不必放在心上。”
秋御史皱眉,这件事怎么会和他无关,心下已经决定,他要去替李道长澄清。
至于他这次上门,除了送礼致歉,还想知晓李道长有没有被外面纷纷扰扰所打扰,但看在李道长并未将这件事放在心上,秋御史也放下心来。
他李乐只点点头,又说了几句,便转身离开。
李乐只还不知秋御史已经起了要去替他澄清的想法,他还在想外面已经传他算得不准的事,也不会对他抱有神化的想法,也不会拿玄阳宫的道士同他比较,李乐只放下心来,至少这一关过了,他后面也能安生几分。
而李乐只算得不准的事,也传到了端王和安王的耳朵,端王知晓后,知道是从几位评事的口中传出,还知晓李道长对那位石评事算得一卦是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而大理寺那些人,为了打破李乐只所言,硬生生替那位评事运转,将其升为主薄,还知那位评事曾经和李乐只之间有过矛盾。
端王正想要不要替李道长出手惩治一二,也好让李乐只记住他的情,但大理寺的人终究还是王仁的手下,近日王仁又同李乐只走得较劲,最后,端王还是未出手,只是将收下大理寺那几位评事钱的吏部郎中记了下来。
而安王知晓这件事后,将李乐只的重要程度降低几分,原本他还想除了这位道人,没想到对方徒有虚名,三司真是好手段。
公孙淼然知道这件事后,立马上门找李乐只,同他一起前来的还有陶然。
陶然早在公孙淼然口中知晓有一位厉害的李道长,先前一直没找到机会让公孙淼然带他前来拜会拜会,这次碰巧他来找公孙淼然时,知晓对方要去见李道长,便提出了同行。
等两人来到宣平巷,公孙淼然敲了敲门,没一会儿,高明礼开门,见到门口是公孙淼然后,便让两人进来。
公孙淼然见到李乐只后,正想要说不管外面怎么传,他都会相信道长的,但他见李乐只面色淡然,不像是被外面的谣言所扰到,便将即将脱口的话咽了回去,万一李道长尚不知此事,他贸然提出来,反倒不是一件妙事。
幸好,这次还有好友陶然陪同,公孙淼然立马向李乐只介绍道:“李道长,这位是我的好友陶然,他近日遇到了一件为难的事,所以这才托我引荐,想李道长能替他算上一算。”
陶然一脸茫然,就差没指着自己疑惑地看向公孙淼然,他来是想来见见李道长这样的高人,没想要找李道长算。
但听淼然都如此说了,也只能硬着头皮点点头,脑子不停想着他能算啥,最后坐到李乐只对面时,将所有的事都过滤了一遍后,还真让他找到了一件事,但这件事……
陶然看了一眼周围的人,除了这位李道长和淼然以外,小院里也只有道长的两位徒弟,离他们并不近,他说出来对方未必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