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五章 亲政(2 / 2)

代晋 大苹果 1666 字 4个月前

后皇帝,各大豪族纷纷吊唁,京城名士写诗文吊唁怀念,出了不少佳作。

葬礼之后,司马曜接见王恺,询问荆州之事。王恺禀报,桓豁得知父亲在前往荆州的途中病亡,甚为唏嘘。在王恺宣旨以及呈递王坦之临终之前的信件之后,桓豁表示,只要朝廷给足钱粮物资,他有信心开春用兵,先发制人,夺回梁益2州。

桓豁说,巴蜀百姓早已难以忍受氐人占领,爆发多次反抗。若举兵进攻,必会里应外合,收复梁益之地。若江州兵马联动,可夺南阳汉中之地,陈兵秦岭以南,威胁秦国关中之地。

司马曜闻言大喜,当即召见谢安,请谢安为荆州兵马拨付更多的钱粮物资以备战。谢安虽觉不妥,但囿于眼前局面,只得点头。钱粮物资本就是要补给的,荆州军防守上游,也是要冲之地,必须加强军备。

但对于这个激进的主动进攻的计划,谢安心中是持反对意见的。不过司马曜既然竭力推动,王坦之拿命去操办此事,自己公开反对确实有些不太合适。

于是乎谢安于正月底写信给桓冲,和桓冲探讨此事。谢安的想法是,如桓冲觉得可行,他必会协助其兄出兵。荆州江州兵马联动,倒是可能会有些战果,起码不会吃亏。若桓冲觉得不可,他也必会劝说桓豁不要这么做。而这件事由桓冲出面阻止,显然比自己公开反对要好的多。

谢安是个善于团结力量妥协大晋各方势力之人,在这种时候,谢安知道激化矛盾是最不可取的。所以,他采取的不是全力阻止的方式,而是迂回的方式来解决此事。

……

徐州,太元元年的新年过的还算热闹和平静。司马曜亲政的消息送达之后,李徽和徐州众官员纷纷上表道贺。这虽然是件大事,但对李徽而言却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变故。

这本就是会发生的事情。而司马曜的亲政也暂时改变不了什么。大晋朝的皇权也就那样,王谢主导的局面并没有改变。门阀政治其实和宝座上坐着的是谁,以及是否亲政的关系也并不大,只要是司马氏的某人坐在上面,格局便依旧如此。

倒是得知王坦之的死讯之后,令李徽颇为惊愕。得知消息后,李徽设下香案,焚香烧纸遥遥拜祭。无论如何,王坦之曾经对李徽还是颇为赏识的。无论他的出发点是什么,无论他内心里是怎么看待自己,于李徽而言,那也是得了恩惠的。

当初在京城就任丹阳内史之职,便是王坦之竭力举荐的结果。在那个同仇敌忾的时期,在那个各方面力量联合起来对抗桓温的蜜月期,王坦之的作用不容小觑,自己也得益于此。

不过,在得知王坦之死于前往荆州的途中,李徽也立刻意识到王坦之是去干什么的。年前朝廷议论主动进攻之策,王坦之便是竭力主张的。如此看来,王坦之去荆州必是去劝说桓豁出兵的,朝廷似乎也当真要发动主动的进攻。

对于此事,李徽是持相反的意见的,主动进攻便是主动将战事提前,无论如何都是不明智的做法。东南战备尚未完成,主动进攻挑起战事无论怎么看都似乎像是在拆台。王坦之这么做恐怕不仅仅是为了大晋目前的局势考虑,而是另有其他的想法。这很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

从某种角度上而言,王坦之死的很及时。这虽然有些对逝去之人的不敬,但李徽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王坦之死了,这件事大概率不会再有人推动。谢安的态度显然是不愿主动进攻的,王坦之1死,这件事便不可能发生,这对于争取时间完善东南战备是有利的。

东南大都督府也即将成立,谢玄将以大都督的名义总领东南兵马,而自己也将出任副职。架构已经明晰,东府军名号确立。

但是,时间紧迫之极,物资却又匮乏之极。

具体到眼下,两件事是李徽亟需解决的。第1件便是扩充东府军兵马到3万左右,在战事展开之前完成基本的训练和武备。而第2件事则是因为钱庄事发之后,自己融资的渠道被彻底断绝,财政问题将成为最为严重的问题。

这两件事已经足够让李徽焦头烂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