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想让刘挽成为尚书令不假,可是硬把刘挽推到这个位置上,刘挽未必能够坐得住。
一但操之过急极有可能适得其反。
刘彻需要刘挽为他稳定朝堂,毕竟这官制一改,很多规矩没有定好,极是容易给 人钻空子。
这样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让刘挽出来,将规矩立好。后面的人只需要守规矩,按刘挽定下的流程办事,刘彻便可无忧。
然而第一步永远都是最难的,甚至在刘彻下达诏令的时候就在想,贸然将刘挽推出来,直接让她面对天下人的敌视,甚至是群起攻之,万一一个闹不好,真让刘挽有所损失怎么办?
刘挽是有能力不假,也有为国为民之心,可是也不能随便的把刘挽推出去迎对所有人的质疑,以及各方的进攻。
这样一个叫人舍了性命也要救下来的孩子,该为大汉谋得更长远,也应该要为大汉留好了。
霍去病都不用问,纵然刘彻的诏令下达之后不久就听说刘挽上书请辞尚书令,他依然相信这里头有别的算盘,用不着着急。
如今,霍去病见证到了!
与霍去病相比,卫青作为一个亲眼见证刘彻跟刘挽说起让刘挽上书请辞的人,他那个时候在心里对刘彻的畏惧达到顶峰。他根本不敢问刘彻到底是另有所图,亦或者是当真在心里并不愿意再相信刘挽。
此时,此刻,刘彻再一次表露出因为群臣的提议,他很是认为他们的提议很好,所以他决定依他们所言,让刘挽继续出任尚书令。
别的人都震惊无比,独一个霍去病完全不认为彻如此的反复有什么值得他惊讶的。
故,卫青不管其他人怎么企图从他这儿打听消息,他只拉住霍去病问:“你们都猜到了?”
这个你们所指的另一个人自然是刘挽无疑。
霍去病重重的点头,认真的告诉卫青道:“又不难猜。”
卫青能说什么呢?
刘挽和霍去病在刘彻让刘挽上书请辞尚书令一职的时候已然懂了刘彻打的主意,故而立刻配合实施。不就是不当一个尚书令而已,刘挽又不在意。
当与不当,刘挽手里的权利也不需要刘彻再赋予。
筹谋越多,刘挽的手里可控的权利越多。纵然不显山不露水,说句不好听的话,纵然是如今的刘挽,刘彻在想动刘挽之前也得想一想,那样的后果是不是大汉能承担得起,他这个大汉皇帝能够承担得起。
刘挽手里的牌,不会贸然亮出,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刻才会真正与刘彻抗衡。
故而有些事,她是猜到了也没办法跟卫青细说,父女之间的默契,让别人掺和其中,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此时的卫青问出这一句话后,再没有半个字,霍去病看在眼里道:“舅舅不问了?”
“你们问陛下了吗?”卫青反问,霍去病立刻摇头道:“这还用问?”
真,卫青依然觉得霍去病越长越是气人!
不过卫青也明白,他们懂刘彻的心思,默契的配合刘彻这个事,也确实不能与旁人说,其中也包括他。
不仅仅是他,怕是连刘据那儿也是半个字都不能提的。
一想到这儿,卫青觉得刘据好生可怜。
遇上刘彻这样一个聪明的爹,再加上刘挽这样一个聪明的姐姐在前头,很多事纵然刘挽会尽所能的教,但如同今天这样的事是不能道出口的,刘据要是在这过程中说错话,那绝对算得是致命伤。
刘据很快听闻朝堂上的消息,也立刻想通其中的关键。呆滞了半响,随后吐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他没有说错任何话。
还好还好,他没有坏心思。
但凡他要是听了那些闲言碎言,说出了半句不算很好听的话,迎接他的都将是灭顶之灾。
万幸,万幸!
刘据庆幸之后,又不得不考虑了,刘彻此举何意?
还有还有,刘挽是打从一开始已然洞察刘彻心思,是以配合无比吗?
可是,可是,这种事情真不能透露半个字,一个字吗?
刘据想起这桩桩件件的事,那是越想越是觉得,这人生太惨了,他身边都是顶顶的聪明人,他的脑子不行,他害怕被他们丢下。
这种时候,这种时候刘据应该干嘛?
想去找刘挽的刘据,又有些不太确定适不适合找刘挽了。
最近这些日子刘挽忙了别的事,既将一些书丢到刘据跟前,不多说,让刘据自己看,有问题再问,不拘于问谁,随便哪一个人都可以,要是刘据不嫌烦,大可以把所有的人都问上一问。
刘据......
他虽然现在不忙,也没有闲到那样的地步,所以还是免了吧。
然刘挽总会三不五时的抽查,直接上例子让刘据自己想一想,解释解释来着。如同朝堂上遇上的种种事情,刘挽那是三不五时的抽查刘据,好让刘据针对大汉如今的情况一一的说道说道他的看法。
太子也好,皇帝也罢,学的都是治国之道吗?
只要能够把国治好,用什么样的法子不重要,怎么样做好也不重要。重点在于治好国,以令天下安。
刘据最近满脑子都只有一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