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 咕噜子(1 / 2)

明末清初,先是有张献忠在西南流窜,大肆杀戮,后来又有清兵入关屠川,导致蜀地人口锐减,千里无人烟!而彼时的满清朝廷为了恢复蜀地生机,便倡导临近的各省移民于川,但随着大批外籍人员进入蜀地,却居无定所,生计难筹,于是不少流民开始以作奸犯科为生,他们辗转于西南各省,流窜在各州县乡,横行于江河湖上,赌博、杀人、放火、抢劫、强奸可谓是无恶不作!

蜀中俚语,通常把品行不端者称之为“咕噜子”,于是这些人便被统称为“咕噜子”。

咕噜子们或成群,或者啸聚数十上百人,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团伙,但是彼此之间,各自为盗,并没有统一的联系和组织,也没有共同的的老大,直到清朝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爆发,西南各地纷纷相应,大批啯噜子趁势加入其中,为的也是在乱中谋利,到后来,清廷发兵镇压白莲教,各地义军均告失败,加入其中的咕噜子还没来得及分走一杯羹,反倒上了清廷的黑名单,成了西南各省官府的重点剿灭对象!

为了生存发展,也为了与官军对抗,散乱无序的咕噜子们开始谋求抱团合作,他们借鉴了天地会的组织形式和联络办法,遥尊“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也即郑成功为首,以“反清复明”为宗旨,于道光二十八年,在蜀中开设山堂,大搞结盟,“咕噜会”由

此而生!

但“咕噜子”毕竟是骂人的话,太过于难听,因此“咕噜会”取其谐音,改称为“哥老会”。

又因为蜀中之人大多崇拜关二爷,关二爷当初被逼降汉不降曹之后,曹操为了笼络关二爷,上马金下马银,每天赏赐钱财无数,关二爷却一概不收,曹操又送了一件锦袍,关二爷平时也很少穿,即便有时候不得不穿,也要把一件旧袍罩在外面,曹操询问关二爷原因,关二爷说:“旧袍是我结义大哥刘玄德所赐,见袍如见人,现在虽得丞相新袍,仍不敢忘我大哥的旧袍!”为此,关二爷义薄云天,彪炳千古,“哥老会”的帮众自诩要以关二爷为榜样,重义轻利,所以都自称“袍哥”,彼此之间还传唱几句俗语:“你穿红来我穿红,大家服色一般同。你穿黑来我穿黑,咱们都是一个色……”

总而言之,咕噜子们经过有清一朝的发展,渐渐从散乱无序的流氓团伙发展成为组织严密的庞然大帮!

到了清末民初,咕噜会已经是毫无争议的天下第三大帮了!

论其规模,仅次于洪门和青帮,而在西南地区,他们更是一家独大!就连洪门和青帮的势力都无法染指!传闻中,西南地区,尤其是川渝两处,上至达官贵人,下至三教九流,咕噜子们无不渗透,直至号称有百万帮众!

咕噜会的龙头老大,号称“袍哥巨子”,正在位的巨子便是有

着“西巨”之称的石观海!此人乃是近十年间公认的“江湖四绝”之一,与东皇郎回天、北祖蓝田玉、南王冯化龙并驾齐驱,独霸西陲!

而咕噜会下属分支也极为庞杂,西南各省几乎每州每县都设有他们的山头,山头又称“香堂”、“码头”或者“分舵”,每个分舵又下分若干个堂口,通常以“仁、义、礼、智、信”命名,分别收纳五类性质的人员入帮,加以培养。

所谓“仁字讲顶子,义字讲银子,礼字讲刀子……”,“仁字舵”的帮众都是在当地有面子、有地位的人物;“义字舵”的帮众则是当地有钱有产业的富户,“礼字舵”是有一技之长的各种匠人……

分舵的大小头目们也有级别划分,号称“十排”,头排便是分舵主,人称“舵把子”,副舵主均称为“大爷”,有主管帮务的“坐堂大爷”,有专司赏罚的“执法大爷”,还有什么都不管混吃等死的“闲大爷”;

“三排”号称“当家三爷”,主要负责堂口内部的人事调度和财务收支;

“五排”号称“管事五爷”,有“黑旗管事”、“红旗管事”、“帮办管事”、“闲管事”等,主要负责堂口的一切对外事务,正所谓“内事不明问当家,外事不明问管事”,三爷主内,五爷主外,可以说是泾渭分明;

“六排”号称“巡风六爷”,主要负责放哨巡视,探听消息,通风报

信等事务;

“十排”号称“凤尾老幺”,或者叫“十爷”,主要负责堂口对外打打杀杀的事务。

排行之中并无二排、四排、七排、八排、九排,因为二爷乃关羽,不可僭越;四排则是因为桃园结义的时候没有赵云赵子龙在场,无有老四,故虚此席;七乃是忌讳瓦岗寨的叛徒罗成,老七不义气;八、九则是忌讳杨家将八姐九妹之称,不吉利。

……

言归正传,那蓝褂子范剑鸣爆出名号,自称“利州分舵”,又说“一步登天海大哥”,正是“咕噜会”的黑话,表明自己身份是“利州分舵”的“凤尾老幺”,也就是“十爷”,流氓打手的头子!

他满以为咕噜会在西南地区独霸,这些乡民只要一听自己的名头,就该恐慌害怕,不敢造次,却没想到那护乡队的队长根本不虚,直接开口问道:“你是社长还是跳滩匠?”

范剑鸣愣了一下,“社长”和“跳滩匠”可都是帮内的黑话切口,只因“咕噜子”也分专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