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一起搞改革了。” 18.7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hè)蓧(diào)。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返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试译:子路跟着孔子出门,不知不觉跟丢了,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蓧子。子路问:“先生看见我老师吗?”丈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哪个是你老师?”说着就竖起拐杖,用蓧子锄草。子路打拱行礼,站到一边。然后老丈留子路住下来,杀鸡煮黄米饭款待他,让两个孩子出来相见。第二天,子路找到孔子,如实相告。孔子说:“是位隐士。”就派子路回去拜访。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有本事却不做官,是不道义的。尊老爱幼的礼节既然不可以废除,忠君礼臣的礼义又怎么可以废掉呢?本想洁身自爱,却搞乱了人间大伦。君子做官是实践道义。当今之世,道义行不通,从这件事可见一斑。” 18.8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shào)连。子曰:“不降(jiàn)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欤!”谓“柳下惠、少连,降(jiàn)志辱身矣。言中(zhòn)伦,行中(zhòn)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zhòn)清,废中(zhòn)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试译:遗民隐士,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志向,不辱没自身,是伯夷、叔齐的优点。”说“柳下惠、少连降低了志向,辱没了自己。不过说话合乎人伦,做事合乎情理,也就是这个样子”。说“虞仲、夷逸隐居起来,放胆说话,一身清白,不做官也是一种权变”。“我和他们都不同,我没有什么可以,没有什么不可以。” 18.9太师挚适齐,亚饭干(ān)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táo)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试译:太师挚去了齐国,二饭乐师干去了楚国,三饭乐师缭去了蔡国,四饭乐师缺去了秦国,击鼓乐师方叔去了黄河边,摇拨浪鼓的武去了汉水边,少师阳和击磬的襄都去了海边。 18.10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驰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过,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试译:周公告诉鲁公说:“君子不疏远亲人,不让大臣抱怨得不到重用。老友老臣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要丢了。不要求全责备一个人。” 18.11周有八士:伯达、伯适(kuò)、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uā)。 试译:周代有八个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19.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试译:子张说:“士人见到危难奋不顾身,见到好处心存道义,祭祀充满敬意,丧礼充满哀伤,那就到位了。” 19.2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无。” 试译:子张说:“养德不弘深,信道不坚定,怎么能说有德?怎么能说不信道?” 19.3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欤,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欤,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试译:子夏的门徒问子张如何交际。子张说:“子夏怎么讲的?”那门徒答道:“子夏说,‘可以交往的就交往,不可交往的就拒绝。’”子张说:“和我听到的这句不同:‘君子尊重贤者,宽容大家,赞美好人,体恤弱者。’我是大贤人吗?那还有什么人我不能包容的?我不是贤人吗?那人家就会拒绝我了,哪里用得着我去拒绝人家呢?” 19.4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试译:子夏说:“即便是小招数,也一定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用到宏图大略上恐怕就打不开局面了,所以君子不依赖小招数。” 19.5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试译:子夏说:“天天检查自己的不足,月月不忘学过的东西,可以说是好学了。” 19.6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试译:子夏说:“多多学习,砥砺意志,准确提问,实事求是,仁道就在其中了。” 19.7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试译:子夏说:“工匠靠作坊做成器具,君子靠学养成就道行。” 19.8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试译:子夏说:“小人有了过失,肯定要掩饰的。” 19.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试译:子夏说:“君子有三点非凡:远远望去有威严,亲近起来很温和,听他说话很严谨。” 19.10子夏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