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5(1 / 2)

执炬之年 菜紫 1199 字 4个月前

撒着葱花,热腾腾的;炸年糕金黄金黄,外头脆里面糯;还有蒸笼里那些白白胖胖的包子,一堆堆地冒着热气,闻着都是暖和和的。

小贩们一个比一个嗓门大,满街都是香喷喷的味道,直往人鼻子里钻。

"阿言——"应宁边走边喊,挤出拥挤的小巷,开始在镇子上寻找阿言。

镇子上几乎铺的都是青石板路,沿着大道一直走,走到头就是一座老土地庙。

庙门口的石阶,被清晨的露水打得湿漉漉的。

谢陆言此刻一个人坐在台阶上,正对着刚冒头的太阳发呆。

听见应宁的声音,他回过头,咧嘴一笑,迎着她跑过来的身影,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拿出一束野花,五颜六色的,还挂着露珠,花香淡淡的,挺好闻。

他笑着,把花递给应宁。

应宁一颗悬着的心,接了花之后算是放下了些,她闻着花,嘴角也忍不住弯了弯,挨着他坐了下来,"你一大早不在,就为了跑出来摘这些野花?阿言,你可把我吓死了,我还以为你走丢了呢。"

谢陆言没说话,就那么亮晶晶的眼睛望着她,然后慢慢地,头靠在了她的肩膀上。

俩人就这么背靠着身后的土地庙,静静看着日出升起,应宁吸了口花香,轻声说:"阿言,谢谢你送我的花,我很喜欢。"

她是个很容易满足的人,这样微末平凡的小确幸都会让她感动。

那年刚回到北京,也不会料到,未来有一天,她会和阿言回到自己的故乡,在土地公公面前,互相依偎着,共度这么一段平静又温馨的时光。

两人回到旅馆后,先洗漱整理一番,然后办了退房手续。

之后应宁领着谢陆言去外面吃早饭。正好旅馆门口就有一家小吃店,应宁挑了张室外的小桌子,把他们的行李箱往桌下一放,给俩人各自要了一碗热腾腾的云吞面。

谢陆言捧着小碗,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吃得津津有味,应宁在一旁笑得眼睛弯弯的,看着阿言吃得这么香,她心里头有种说不出的满足。

好像他自从病了以后,胃口就好了不少。

“对了阿言,一会儿我要去找趟我叔公,他是村长,我想让他帮我去和我五婶儿调和一下,我想了想,毕竟以后我们还要在这里生活呢,不太好和亲戚撕破脸……哎呀,你能听懂我说的吗?”

谢陆言“吸流吸流”地喝了口汤,抬起头来朝她咧嘴笑了一下。

应宁哎,就知道他听不懂。

“总之今天你就跟紧我就好啦,不要乱跑了哦。”

吃了早饭,应宁便领着阿言到了公交站,她到站牌前查看回村的公交,谢陆言就站在她身后乖乖地等。

突然口袋里的手机震了一下,谢陆言看了应宁一眼,这会儿她在认真看着站牌,谢陆言便拿出了手机,是大力发来的信息。

大力接到他的指示,当天晚上就带人上了飞机,转天天不亮就到了云市。

【言哥,我已经到您定位的这个清泉乡了,现在就在谷丰村村口】

在村口,那一会儿他和妞妞下了公交,岂不是要撞个正着。

他火速回复:【先躲起来】

“阿言,车来了!”应宁扭头喊他,谢陆言立刻把手机塞进了口袋里。

“好耶,车车。”谢陆言主动拖着行李跳上了车。

应宁的叔公是开武堂的。在谷丰村,有两样远近驰名的特色,一是村子后面背靠着的那座青山,以其盛产各类药材而闻名,好多乡亲们就是靠着种这些草药、卖药过日子,里面还有不少难得一见的珍贵药材。

二则是响当当的“正昌武馆”,在现代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想在外面找到这么正宗的武馆可不容易了,“正昌武馆”却坚持开了二十多年,十里八乡的小伙子们都爱往这儿跑,就为学上几手真功夫。

应宁的叔公名叫应德昌,他是应宁爷爷的拜把子兄弟,村里人都尊称他一声“村长爷”。这位老人家可不简单,村里的大事小情他都管着,不仅武馆是他一手创办的,他还是村里祠堂的看护神。

祠堂就坐落在村子的最中心,对应宁他们村的人来说,那是头等重要的地方。每年逢年过节,全村老小都要聚到祠堂,在此举办庄严的祭祀仪式,它不仅是一个祠堂,更是凝聚全村人情感与记忆的圣地。

应德昌的家就紧邻祠堂之后,为了体现对祠堂的尊敬与守护,其住宅的大门设计得庄重而威严,两尊石狮镇守门前,朱红色的大门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油亮。

应宁领着阿言走向大门,准备敲门时,谢陆言不自觉地回望了一眼祠堂的建筑,其飞檐上精美的瓷饰,在晨曦中闪闪发光,显得古朴又神秘。

他想,妞妞从小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门开了,来迎她的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身侧还跟着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

“叔婆!”应宁冲上去就给了老太太一个熊抱,叔婆也很久没见应宁,端详她的脸,仔细看了又看,瞧的眼泪汪汪的。

进了屋里,叔婆拉着应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