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瑜已经不大记得,她前世经历过的《哈利波特》首映,是个什么样的情形了。
那时候应该是在读高中,寄宿学校,闷热且枯燥的午后。同桌刚刚翻完那本早就已经被全班甚至于整个年级都已经传阅个遍的纸质书,然后终于递给了排队许久的她。
“这可是欧美时下最流行的小说。”
枯燥的寄宿的生活,没有什么比一本有趣的小说来得更吸引人了。
二十五万字,不到一个晚自习就已经读完了。
嗯…怎么说呢。
不如《狂神》。还没有八翼炽天使打十二翼天使来得刺激。
后来接连又出了第二第三部。
那时候买纸质书,互联网又不发达。是各大书商递给学校里的学生一本小册子,学生再根据上边的信息订书。
那时候觉得这个样子也能买到书,属实是件神奇的事。
一晃高中过去了。从学校那个象牙塔出来。才发现《哈利波特》已经拍成了电影。文字变成了景象。
那时候是真新奇吖。
文字故事,特效电影。曾经只存在于脑内幻想的故事,如今却具象化了。
八翼炽天使打十二翼神天使,拍出来得有多震撼!
再然后就没什么然后了。
高中完。念了大学,大学之后出来工作。慢慢的也就没啥心思去关注这些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她对某些娱乐圈里的新闻,娱乐圈里的事,表现得如此冷漠。
但不可否认的是。
电影,电视剧,乃至于小说,文章作品。
很多时候,都是承载着一部分人,一部分群体的回忆的。
姜瑜也曾沉迷过漫威的故事,也会因为那三个巨头孤身迎战灭霸时而感到热血沸腾。也买过不少关于他们的周边,关注过不少他们的幕后。
但也正是因为当初的喜欢,所以才会在这帮家伙堕落时,感到如此的惋惜。
《永恒族》这种电影还是不要再拍了。
…
姜瑜其实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想起过前世的事情了。
但不知道怎么的,看到《哈利波特》上映之后,她莫名的有重古怪的悸动。
首映日,哈利波特。
两人前往洛杉矶附近的影院观影。
电影热度还行,华纳兄弟的前期筹备宣传工作做得很不错,《黑影》的热度刚刚消散一些,他们立马跟上。很快承接住了暑期档影院的巨大流量,热度一直升温。
电影还是那个电影,和记忆中《哈利波特》基本上没什么差距。
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演员,换了三个姜瑜不认识的小孩子,带眼镜闪电伤疤的小男孩,傲娇萝莉赫敏,还有麻雀男生罗恩。
虽然演员不同,但气质选得还是很相似的。
你永远可以相信老美以及欧洲对小男孩小女孩的审美!
原版三小只最终都没能走出《哈利波特》为他们编制的梦。哈利的演员终其一生都没能跳出哈利的标签,除了哈利波特外基本上没有拍过任何一部有名气的作品。罗恩的演员听说练成了兄贵,肌肉狰狞。赫敏的演员艾玛·沃特森同样,也尝试过在别的作品出镜。但终究还是泯然于众人,最后一次被曝光是出现某活动中,已是面容枯槁,毫无精气神。
电影院坐满了人。
男女都有,多是白人。
顺带一提,《哈利波特》系列里也没有什么黑人演员。因为这本来就是欧洲这边的文化,什么巫师啊,烧魔女啊,论地位大概等同于咱们的武侠?
这种文化背景下,出现一名黑人,就很膈应了。
嘛。
怎么说呢。
中规中矩的影片。
连江柠都觉得,姜瑜让她事先录制好的那段视频,吐槽得怎么这么的到位。
世界线发展到当下,互联网信息爆炸。
有的时候,一部作品真正能在观众群中产生某种影响,舆论,有的时候,就不单单是只靠作品本身的质量了。
话题够了,热度拉满了。什么样的作品也能给你捧上神作,没错说的就是你,《热辣滚烫》,《你好李焕英》。
…
从影院出来,外边的天色已经暗下。
不少老外开着私家车离去。
姜瑜和江柠在洛杉矶的街边等了一下,没拦到出租车,索性沿着街道,慢慢的走着。
路过一家书店,这会儿也在搞活动。显然是为了配合电影宣传,《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小说,摆在了小摊位最显眼的位置。
来老美这边有的时候真的会让你有种微妙的穿越时空的感觉。
因为这里会有租DVD的店,会有卖书的报刊亭,地铁很破旧,基础建设也很糟糕…有种国内十几年前的美。
姜瑜买了一本,站在一边读。
江柠也凑在她边上,时不时瞄上一眼。
同样的作品,不同时间看起来就是完全不同的感觉。
更别提现在她手中这本《哈利波特》了。
原版是她写的,她从原世界搬过来的版本,就是英译中。完了又传回到美国,又变成了中译英。
巴拉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