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卖人(1 / 2)

不确定黄大郎他们家是否能搭船了,所以这次去县城张老头同意赶着牛去。

张信山和张信水坐在最前面架牛车。

因为老张家的大水牛非常有灵性,张信山三兄弟很容易就自学会了驾牛车,在路上不用怎么赶,它就会自己把握方向。

到了响水村,顺路接上王稔。

王稔还是第一次坐敞篷牛车,颇有些好奇的东张西望。

张信山和张信水还以为这次进城和往常是一样的,但才到县城门口他们就发现了不对。

排队进城的人非常多,多到排起了很长的队伍。

而且,有不少人都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大人小孩都是满脸麻木。

张知和王稔见了一怔,互相对视了一眼。

二娃好奇地看着那些人,然后扭头在张知的耳朵边上问道:“这就是难民吗?”

张知面容严肃地点点头。

前面坐着的张信山和张信水都听见了。

张信水捏紧了手里的鞭子,转头叮嘱几人,“一会儿进城了你们别到处乱跑,就跟着我们去菜市场卖东西,哪儿都不能去,知道没有?”

张知立即道:“我想去回春堂看看胡爷爷他们,也不知道回春堂有没有被淹,要是药材被泡了就惨了。”

张信水略一思索便道:“行,让大娃二娃陪你一起去,胡掌柜教你一场,确实该去看看,给你装点野菜和蘑菇,估计困了这么久也没菜吃了。”

张知乖乖点头。

离排队进城的队伍越来越近,张信山怕大水牛怕人,乱发脾气把人顶了,他从板车上跳下来,走在最前面牵着牛。

虽然排队的人多,但速度也挺快,因为张信山三兄弟经常来县城卖皮蛋,和城门口的士兵都混熟了,对方只看了他们一眼,没有过多检查就放行了。

当然,张信山每人给孝敬了几把野菜。

在排队的过程中,张知就发现了,穿着特别破烂的,士兵会着重盘问,不是百步县的人会被单独提溜出来,城墙下已经聚了一堆人了。

一段时间不来县城,张知觉得城里和以前大不一样了。

城里的人比以前多,但完全感觉不到热闹,街上来往的人都很匆忙,脸上不是带着悲怆就是戒备,或是一脸麻木的来去匆匆。

大娃二娃坐在板车上,最开始的轻松都收敛了很多,抿着嘴看着从身旁经过的人。

张信山的脚步也加快了,牵着牛往农贸市场的方向去。

早就知道城西被水泡了,但张知这会看着还是很惊讶。

沿街的店铺还好一些,没有倒塌,但泥沙糊在窗户、门板、砖墙上,斑驳难看。

没见着几家开门的,和第一次来县城时看到的热闹完全不一样。

又走了半条街,人多了一些,就见一个黑脸的老婆子带着个小姑娘跪在地上,尤为突出。

那个老婆子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见着穿戴好的人,就指着跪在自己旁边低着脑袋的小女娃,用不大不小的声音道:“这是我孙女,今年七岁,能打扫卫生,能干针线活,吃得很少,只卖五百个铜钱。”

张知看着那个小女娃,明明比自己大一岁,却瘦瘦小小的,甚至比张招娣还瘦弱一些。

有个手里挎着篮子的微胖中年妇女,看着小女娃可怜,皱着眉问道:“你是她亲奶奶吗?”

老婆子以为中年妇人要买孩子,连忙答话:“是,是我孙女,不信你去打听打听,我家就住在城西桂花巷。”

中年妇人冷声道:“我看不是,这世间哪有亲奶奶卖亲孙女的?”

那老婆子见周围人都用蔑视的目光望过去,本来要卖孙女心里就很痛苦难受,被指指点点后眼泪就出来了,一边抹眼泪一边道:“我们家房子本来就破旧,水一冲直接塌了,我大儿子的腿还被压断了,我们全家就靠着他在码头扛大包赚钱,这以后家里没了顶梁柱,哪里养得活这么多人,把她卖到别人家去起码有口吃的,不会饿死,还能有点钱给她爹治腿。”

中年妇人恍然大悟,目光同情,问道:“你家没有地吗?补种点黄豆,冬天也有东西吃啊。”

“没有地,我那儿媳妇生第三个的时候,孩子是横着的,差点大出血死了,吃了好长时间的药,家里仅有的三亩地都卖了……”老婆子越说越难过,捂着脸呜呜呜地哭起来。

有个穿得花枝招展的漂亮妇人,从人群中走过来,摸了摸小女娃的脑袋,才把她的下巴抬起来。

这小女娃有一半是随了她奶奶,皮肤黑黢黢的,齐整的大方脸上,单眼皮肿眼泡的眼睛,再配上厚厚的嘴唇,实在是难看。

漂亮妇人目光锐利地看了半晌,摇了摇头。

老婆子以为她感兴趣,抹了一把眼泪,问道:“太太,你买吗?”

漂亮妇人手里拿着一把扇子,“咯咯咯”地笑起来,扇子遮住了半张脸,动作优雅极有韵味,“你这孙女模样不太行呀~”

有人指着漂亮妇人的背影低声道:“那个女人是青楼的老鸨子,这几天我还看见青楼的马车去城外买女童的。”

“嚯~青楼就是个大火坑。”

“幸好这小女娃长得丑,不然被老鸨子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