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突变
夜幕下,咸阳宫灯火通明,与远处零星闪烁的民宅灯火形成鲜明对比。歌舞升平的喧嚣仿佛还回荡在耳边,但沈风的眉宇间却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
“陛下,这是各地送来的奏报。”内侍小心地将一摞竹简放在案前,微微低着头,不敢直视帝王的神色。
沈风拿起竹简,一目十行地快速浏览着。奏报的内容大多是关于新政推行的情况,一些地区进展顺利,百姓安居乐业,但也有一些地区却出现了动荡,甚至爆发了小规模的叛乱。
“砰!”沈风将手中的竹简重重地拍在案上,语气中难掩怒火,“朕的改革措施是为了大秦长治久安,这些人为何冥顽不灵,竟敢公然反抗?!”
一旁的木楠月见状,轻轻握住他的手,柔声劝慰道:“陛下息怒,改革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出现阻力也在所难免。当务之急是尽快平定叛乱,稳定局势。”
沈风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怒火,转头看向木楠月,眼中满是赞赏和爱意,“楠月,你说的对。朕不能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朕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木楠月知道他心中所想,坚定地说道:“陛下放心,我会留在咸阳,尽我所能协助您。”
接下来的几日,咸阳宫的气氛变得格外凝重。沈风日夜不停地处理政务,部署平叛事宜。木楠月则利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人脉关系,暗中收集情报,为沈风出谋划策。
然而,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赵高看着沈风疲惫的身影,嘴角勾起一抹阴险的笑容,心中暗道:“机会来了……”
赵高眼见沈风对木楠月言听计从,心中妒火中烧,更加坚定了要除掉沈风的决心。他深知单凭武力无法与沈风抗衡,便将目光转向了朝堂之上,试图利用舆论的力量动摇沈风的根基。
一日早朝,沈风面色沉重地宣布了部分地区发生叛乱的消息,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人主张立即派兵镇压,有人则建议先查明叛乱原因,安抚百姓。赵高不动声色地观察着众人的反应,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待众人稍稍平静后,赵高假意担忧地开口道:“陛下,臣听闻叛乱之地皆是新政推行较为激进的地区,是否……”他故意顿了顿,观察着沈风的反应,见他眉头微皱,便接着说道,“是否新政推行过急,导致百姓难以适应,这才引发了民怨沸腾?”
赵高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议论声再起。一些原本就对新政持怀疑态度的大臣纷纷附和,称改革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沈风听着这些质疑的声音,脸色愈发阴沉,但他并未表态,只是冷冷地看着赵高。
赵高见沈风没有反驳,心中暗喜,更加卖力地表演起来。他痛心疾首地说道:“陛下,老臣侍奉大秦多年,深知百姓疾苦。如今新政推行,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却不想……”他说着,竟然老泪纵横,“却不想竟会引发如此动荡,真是让老臣痛心疾首啊!”
赵高的这番表演可谓是声泪俱下,极具煽动性。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大臣也被他的情绪所感染,开始对新政的合理性产生了怀疑。
而这一切,都被躲在暗处的胡亥尽收眼底。他看着沈风阴晴不定的脸色,嘴角露出一丝阴狠的笑容,心中暗道:“父皇啊父皇,您也有今天!这大秦的江山,终究还是我的!”他握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登上皇位的场景……
就在这时,一个内侍匆匆忙忙地跑进大殿,跪倒在地,高声喊道:“报——”
内侍气喘吁吁,脸色苍白,断断续续地说道:“报陛下,边关急报匈奴匈奴大举南下,烧杀抢掠,雁门关雁门关告急!”
这消息如同平地一声惊雷,炸响在寂静的大殿之上。朝臣们顿时乱作一团,议论纷纷,不安的情绪迅速蔓延。赵高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心中暗道:“天助我也!”他故作惊慌地跪倒在地,高呼道:“陛下,匈奴狼子野心,此番南下必定是有备而来,还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速速发兵抵御外敌啊!”
沈风面色铁青,他何尝不知如今内忧外患,腹背受敌。赵高的话虽然冠冕堂皇,却句句都在暗示他改革失败,导致内乱,甚至引来了外敌入侵。他冷冷地扫视了一眼堂下众人,沉声道:“众卿家不必惊慌,区区匈奴,不足为惧!朕这就点齐兵马,御驾亲征,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说罢,沈风不顾众臣的劝阻,毅然决然地站起身,大步流星地走出了大殿。木楠月见状,心中担忧不已,她知道沈风此刻正在气头上,担心他冲动行事,便急忙跟了上去。
深夜,皇宫御书房内,沈风正与蒙恬商议出征事宜。蒙恬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作战勇猛,足智多谋,深得沈风的信任。他指着地图,沉声说道:“陛下,匈奴此次来势汹汹,人数众多,不可轻敌。臣建议,我们应该先发制人,集中优势兵力,直捣匈奴王庭,擒贼先擒王!”
沈风点了点头,正要开口,却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他警觉地站起身,抽出腰间的佩剑,低声喝道:“谁?!”
话音未落,房门被人猛地推开,一个黑影闪身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