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北伐序幕,潜藏的危机(1 / 2)

经过数月的整编、扩张和治理,红巾军在南方的根基已经逐渐稳固。南京成为红巾军的核心据点,周边的城池和村庄也已经纳入红巾军的控制之下。随着南方局势的稳定,重八、李凡和刘伯温都意识到,北伐的时机逐渐成熟。尽管胜利的曙光已经初见,但李凡心中仍然保持着谨慎,他知道,北伐之路不会一帆风顺,背后潜藏的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一日清晨,重八、李凡和刘伯温在军帐中展开了关于北伐的正式会议。重八坐在主位,面前铺开了一张巨大的地图,地图上详细标注了南北方的城池、河流和山川,显示着当前元朝残余势力的布局。

“北伐势在必行,但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刘伯温一边观察着地图,一边说道,“元朝虽然失去了南方的控制,但他们在北方的防线依然稳固,特别是山东一带,元朝的军队尚未遭到致命打击。若我们贸然进攻,可能会遭遇顽强抵抗。”

重八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些许急迫:“先生的意思是我们需要先削弱他们的力量,再逐步推进?”

刘伯温点头:“正是如此。我建议,我们采取‘蚕食战术’,逐步瓦解元朝在北方的防线。首先,我们可以从山东入手,那里的防御较为薄弱,且地理位置重要。一旦控制了山东,便可以掌握通往北方的要道,为日后的全面进攻奠定基础。”

李凡对此非常认同,补充道:“山东是连接南北的咽喉之地,控制了山东,我们可以切断元朝的交通和补给线,迫使他们逐渐退缩。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山东的地势,作为防御北方主力反扑的天然屏障。”

重八听后,点了点头:“山东确实是我们的突破口。如果能顺利拿下山东,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步步为营,逼近北方的中心。”

刘伯温继续说道:“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必须确保南方的后方完全稳固,避免元朝的残军在我们北伐时卷土重来。特别是一些隐蔽的敌对势力,他们可能会在我们北上时趁机作乱。”

重八神情严肃:“先生所言极是。我会安排人手严加看管南方的各个据点,确保没有一丝动乱的机会。”

虽然红巾军在南方的控制逐步稳固,但李凡心中始终有一种隐隐的不安感。北伐之前,红巾军必须团结一致,保持内部的稳定,但他逐渐察觉到,军中有些人对重八的领导并不完全认同,特别是一些旧部和地方势力,依然对郭子兴有所依赖。

这些人虽然在表面上服从重八的指挥,但李凡发现,他们的行动中时常流露出不满和迟疑。尤其是北伐在即,他们似乎有意拖延进展,甚至在私下里传播一些不利于重八的言论。

一日,李凡在巡视军营时,听到了一些士兵的私下议论。

“我们的大帅还是郭大人,虽然重八将军能力强,但我们打天下这么多年,还是跟随郭大人更有保障。”

“是啊,听说郭大人有时候对重八的决定也不太满意,只是碍于面子没说出来。”

李凡听到这些话后,心中一沉。他知道,重八虽然继任大帅已有时日,但红巾军中的一些老将依然对郭子兴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些人未必完全服从重八的指挥。如果在北伐关键时刻出现内乱,后果将不堪设想。

回到大帐后,李凡决定与重八和刘伯温商议此事。

“重八兄弟,军中似乎有些不安的苗头。”李凡开门见山地说道。

重八眉头微皱:“兄弟此言何意?”

李凡将自己听到的士兵议论一一告知,并继续道:“虽然你已经接任大帅,但军中依然有一些人心存疑虑,特别是那些曾经追随郭大人的旧部。他们表面上对你表示尊敬,但私下里却并不完全支持你的决策。这些人可能会在关键时刻产生不利的影响。”

刘伯温闻言,神情凝重:“李将军说得没错,军中若有异心之人,北伐的进程将会遭到干扰。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解决这些隐患,确保北伐顺利进行。”

重八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沉声道:“军中不能有任何动摇之心。若有人胆敢扰乱军心,我必严惩不贷。”

刘伯温思索片刻,建议道:“大帅,我认为此事不宜强硬处理。毕竟这些旧部对郭大人忠诚,并非一时能够改变的。我们可以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逐步将那些有异心之人调离关键岗位,同时通过提拔忠于你的将领,逐步稳固你的权威。”

李凡点头赞同:“是的,我们可以通过安排这些人的工作,让他们远离核心决策层,防止他们在关键时刻搅局。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军中开展一些巩固军心的活动,特别是强调北伐的目标和重要性,让所有人都明白,现在的胜利和未来的希望都在重八兄弟的手中。”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凡、重八和刘伯温开始采取行动,逐步解决军中的不稳定因素。他们首先通过调动的方式,将一些曾经效忠郭子兴的旧部调离南京,分派到一些相对不重要的据点,避免他们对北伐的核心决策造成影响。

同时,重八在军中公开表彰了一批忠诚的将领,特别是那些在南京战役中表现突出的新任将领。这些将领不仅得到了丰厚的奖励,还被提拔到了重要的指挥岗位。通过这样的调整,红巾军的中坚力量逐渐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