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贵进入饭店,大声说:“陆老板,来一个酸菜羊肉砂锅,一碗米饭。”
“呦,是钱老板来了,”小陆的媳妇史玉玲说,“快坐下,快过年了,还没有回家啊。”
“为了挣钱吗,你们不是也没有回家吗?”钱贵说,“哪天回家呀。 ”
“明天就回家,年后初五就回来,初六开业。”史玉玲说,“得给你这个房东挣房费呀。”说完哈哈大笑。
酸菜羊肉砂锅端上来了,还有十几个用火烧的红辣椒,钱贵把辣椒用手搓碎放进砂锅里,又加了一些胡椒粉,用汤勺喝了一口酸菜汤,用陕北话说:美的很。
一会功夫,钱贵就把这一小砂锅的酸菜羊肉和一碗米饭都吃了,就连汤都没有剩,真是舒服呀。
钱贵把饭钱付了,就去了附近的书店,买了一套原版的西游记,回去要好好看看这本成人童话。
钱贵不想回去这么早,于是坐上公交车去了红旗街,他记得上一世,他和袁志忠宋大刚他们来过这里的一家咖啡厅,有点类似歌舞餐厅的形式,只是喝咖啡,点歌听歌,没有陪跳舞的小姐。
钱贵沿着红旗街慢慢地走着,这时的红旗街还没有欧亚商都,他好像记得欧亚商都是1994年开业的,当然了,就更没有王老板的万达广场了,只有省人民医院。
钱贵终于看到了记忆中的咖啡厅了,在一家发廊的楼上,由于时间还早,咖啡厅还没有开始营业,钱贵只好继续溜达,寻找逝去的记忆。
走了一段路,又看见一个发廊,钱贵想,要过年了,男人都要理发,女人都要烫头,而且还是高刘海的那种,他还记得当年流行一句话就是说高刘海的:不管啥脸色(shai),都梳高刘海。说明当时高刘海是多么的流行。
钱贵也想理发,可是每一家的发廊人都非常的多,又继续向前走,看见了一个小理发店,门口还写着刮脸,向店里看去,是一位老师傅在给人理发,只有两个人在等着,钱贵进了店里,老师傅忙说:“理发需要等一会。”
钱贵说:“可以,我正好没有事情。”
“坐吧,哪里有杂志,你觉得无聊可以看看。”老师傅说。
钱贵坐了下来,看见有五六本杂志,什么《大众电影》、《读者文摘》、《故事会》、《知音》、《新体育》、《今古传奇》等。
钱贵记得,《知音》可是当时最牛逼的杂志了,创刊于1985年1月的情感类杂志,以悲惨曲折的爱情故事,以及名人轶事等内容与精英文化形成对垒,多年稳居国内期刊发行量第一,世界第五的位置。
在朝气蓬勃的八九十年代,哪个年轻人不爱运动。《新体育》除了介绍传统体育,如武术、气功、按摩等,《新体育》还报道国际体育的新动向、新成绩以及世界体育见闻,国人就是从这里知道了贝利、马拉多纳、拳王阿里以及后来的迈克尔乔丹。
1981年,《武林》杂志横空出世,这是第一本武术类杂志,把传说中的少林寺、武当山等等各门各派的练功方法和技击绝招,一下子展现在读者面前,真的让人目不暇接。从创刊号开始连载的《射雕英雄传》,掀起了一个武侠热潮,让金庸红遍大江南北。这时候电影《少林寺》还没有上映呢。
《读者文摘》是半月刊物。杂志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味、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后因与漂亮国《读者文摘》同名,改为《读者》。
《故事会》更是家喻户晓的杂志,作为曾经的坐火车必备读物,想必没有再那个70、80后的少年时光中缺席吧。当年,无论是目录页的小笑话,还是中篇故事,都是大爱,连封底的各种广告都会一一看过,其中长高秘籍神马的,也有不少人偷偷索取过……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
《大众电影》无疑是八十年代受欢迎的杂志。每一期到了,年轻人都争相传阅。里面有国内国外最新的电影动态,经典电影介绍,还有和影迷互动栏目“群众来信”。封面都是当时最受群众欢迎的电影明星。明星们的着装打扮成为流行的风向标。
放下这些杂志,钱贵想起了当年,为了凑齐《三国演义》连环画的全套四十八本,在学校不吃午饭,就为了省钱买《三国演义》连环画。
往事在钱贵的头脑中就像是放电影一样,一帧一帧地走过。有欢乐,有希望,也有遗憾,还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啊。
“小伙子,到你理发了。”老师傅打断了钱贵的回忆。
钱贵坐在老式的理发椅子上,老师傅问他:“要什么样式的头型?”
“板寸头,”钱贵给老师傅解释了什么是板寸头。
二十分钟后,钱贵理好头发,给了钱,出了理发店,走漫无目的的溜达着。
看见不远处有一个卖卖鸡汤豆腐串的倒骑驴,这大冷天的,路边还有卖豆腐串的,钱贵立刻买了五串,卖豆腐串的老大爷,从热腾腾的锅里捞出五串豆腐串,刷上秘制的辣椒酱,再浇上一些鸡汤,钱贵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口,賊好吃呀,满口留香,比钱贵上一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