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1 / 2)

了自己,直接得罪了太子,那么大年纪,认贵妃当母亲,成日里想方设法讨自己和贵妃的欢心。没有自己,他什么也不是!自己也对他信赖,赏赐不断,吃食都是金银器呈上,而且,他还惧怕李林甫。

高仙芝?哥舒翰?还是封常清?

李隆基思索半天也想不通到底是谁敢反叛自己,他对自己的制衡之策相当放心。

祸乱一定还是在宫廷!不敢发动宫廷政变就去联合武将谋反,朕的好太子!

只有太子!

他想学当初的太宗皇帝,现在的自己!

天宝五载,李林甫用三个大案谋害太子,太子最大的军方支持者王忠嗣被处死,太子与太子妃和良娣被迫离婚以求自保。李隆基心道:如果我是太子,面对重重打压,一定怀恨在心!而且自己老了,太子年富力强,有的是人想要从龙之功!

李隆基下令道:“将太子捆起来,听候发落!”

李亨惊恐万分,抱着父亲的双腿哭诉道:“阿耶,儿臣不敢啊,儿臣自幼就听阿耶的话,从来都是小心伺候阿耶,儿臣怎么敢谋反啊!”

“孽障!朕能给你太子之位,也能废了你!”李隆基冷冰冰地看着太子,狠厉地问:“说,你与哪些武将交好?”

在李隆基的逼问下,李亨痛哭流涕,王忠嗣的事情后,他与武将都保持距离,生怕被李林甫杨国忠抓住了把柄,生怕碍着父亲的眼,他真的不知道自己还能和哪些武将交好。

见李亨打死也不说,李隆基下令将他关进偏殿,等天幕结束了再发落。

李亨被托了下去,他知道自己要步哥哥李瑛的后尘了。

【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唐王朝不得不调回在安西的军队】

【大唐,放弃了从李世民开始苦苦经营了一百多年的安西。】

【当时唐朝有两支最强大的军队,一支就是安禄山率领的东北军,另一支就是高仙芝、哥舒翰率领的西北军,两支军队为唐王朝的开疆拓土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当东北军队叛乱,理所应当要调动西北方面的军队,可这样的话在西北的部署就会打乱,强大的吐蕃早就因为垂涎西北的土地屡次同唐朝起冲突。但那个时候李隆基顾不了那么多了。他抽调了西北的军队,导致安西都护府只留下了郭昕率领的一万余人镇守,安西那样广袤的土地,一万人能做什么?】

【所以,西北的吐蕃看到唐朝忙于战乱,趁机而入,一口吞掉了他们垂涎已久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汉武帝一生最大的荣耀就是赶跑了匈奴,夺得了河西走廊。拥有了河西走廊,就能与西域沟通往来,就能拥有水草丰美的塞上江南,就能饲养优秀的战马。就是这一条小小的通道,是长安之间安西唯一的路。当吐蕃占领河西走廊,安西都护府便无法与长安取得联系,这就意味着他们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况。】

【但是英勇的安西军并没有屈服,他们不断抵挡吐蕃的进攻,不断向派出信使向长安求助。这是大唐的土地,他们誓死保家卫国!】

【这一批又一批的信使,死在了回家的路上。他们至死都没有再见到长安。或许在他们濒死的那一刻,终于见到了盛大的长安和繁荣的朱雀大街,见到了九宸的大唐天子,见到了战友保住安西,击退吐蕃……】

【最后,终于有一个使者穿过吐蕃的层层封锁,回到了长安,他们向天子传递着远在安西的军况,他祈求天子发兵援救安西。】

【距离第一个信使出发,已经过了整整四十年。】

【当时的皇帝感慨万千,下诏奖赏安西军队。可他并没有派遣一兵一卒救援安西。】

【不是他不想,而是他无能为力。】

【此时的唐朝已经平定了叛乱,可也不再是盛世大唐,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元气大伤。皇帝更操心叛乱的后遗症——藩镇割据,宦官专政以及党争。】

【郭昕或许也猜到了他们再也等不到援军,但他们没有屈服,他们还在抵挡吐蕃的进攻,他们坚信大唐的土地丝毫不让!当年跟随高仙芝称霸西域,重创大食的二十万安西军如今只有几千的老弱病残。此时的安西都护府辖地,只留下了龟兹。】

【安西军从朝气蓬勃,来到边疆渴望建功立业的少年变成了白发苍苍,誓死守卫疆土的老者,唯一不便的,是他们的英勇和忠心。】

【安西的土地上插满了吐蕃的旗帜,唯有龟兹,上面是大唐的军旗。公元808年,唐宪宗元和三年,这唯一的一面旗帜也倒了。安西军为大唐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郭昕和剩余的老兵誓死拼杀,永不后退,最后,城破了,他们全部以身殉国……】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安西军和吐蕃的最后一战,拖垮了吐蕃,吐蕃十万军队崩溃,这是大唐在西域最后的荣耀。】

【‘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的盛世彻底终结了。】

第7章 第 7 章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大唐就不会撤出西域,也不会导致了西防空虚,吐蕃趁机蚕食西域,而下一次华夏势力进驻西域,要五百年之后了。可那个时候,西域人心早就变了,从汉武帝开始就辛苦经营的西域,从此与中原的离心力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