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7(1 / 2)

之争,不以大局为重,嬴政略有不快,“此次是听神迹教导,不是儒法之争!”

【秦朝,或者说秦国,继承制度有大问题。如果当时扶苏是名正言顺的太子,那么赵高李斯谋逆的时候根本不会那么容易成功。因为一旦拥有完善的继承制度,就算皇帝在位,要废太子,另立幼君的阻力也相当大。】

【如果扶苏顺利即位,就算秦朝二世而亡,也不可能短短三年的时间灭亡。更何况从有限的史料来看,扶苏应当是个守成之君,开明仁厚,在位期间极有可能选择与民休息的战略方向。若是这样发展下去,秦朝延续个百年也有可能。】

这么多儿子,扶苏的确是最优秀的那一个,可他本性仁弱,又被淳于越教导以儒为重,朝堂上的法家支持者不会愿意看到一个偏向儒家的君王,以法立国的大秦也难容下被儒学教养的皇帝。嬴政看着堂下跪了一地的子女,“他们尚且年轻,可朕也老了。”

嬴政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老去,他一直在和死亡作斗争。如果没有神迹,他相信自己可以长生,可立了太子就有人威胁自己的权势,所以还是不立的好。

可就算忽略扶苏的性格和执政偏向,还有他的血统,不合适。

【嬴政没有立太子,同样也没有立皇后,如果要究其根源,那便要从秦穆公开始,牵扯出一件长达三百年的旧事。】

第46章 第 46 章

【世人皆知秦晋之好, 却忽略了秦楚‘袍泽之亲’。从秦穆公和楚成王开始联姻以来,到秦惠文王与楚怀王,直到嬴政的时代, 二十一代秦楚联姻!】

【秦穆公晚年, 秦晋两国关系恶化,秦楚两国在利益和国家心理方面的一致性让秦楚开始了长达三百年的结盟。而结盟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联姻。】

【秦哀公时代, 秦楚的亲密关系到达了顶点。著名的‘申包胥哭秦庭’, 为楚国哭来了复国。由于史料残缺, 我们只能从历史的只言片语中窥探真相。】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秦国朝堂的人对这首《无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这是秦哀公感怀秦楚之亲所作的诗歌, 是个百年吟唱起来,依然震耳欲聋。

嬴政清楚, 六国反秦势力中,齐国藏得最深,而楚国则是光明正大。“秦灭六国, 楚最无辜”“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类的反秦言乱他也听过。楚地, 可以是秦国的郡县,但不能是楚国!

他感念华阳夫人的庇佑和教导, 但秦楚本质上就是政治联盟!是利益的结合!申包胥哭秦庭能成功, 那也是因为秦国不能坐视晋国一家独大, 而楚国的作用是牵制晋国。

秦楚“袍泽之亲”就如同秦晋之好一样, 利益破灭, 姻亲联盟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自己身上也有楚人的血又如何呢?自己终究是秦国的君王。但扶苏不一样, 他自幼被芈夫人教导,楚系外戚如今是销声匿迹了, 等自己死了扶苏能挡住他们的威逼利诱吗?

【秦国的强盛自秦孝公起,而秦孝公的成功则有赖于商鞅变法。商鞅入秦,将他引荐给孝公的人叫‘景监’,楚国人,而孝公之子秦惠文王迎娶了楚国王室女子为妻;秦武王继位后,遵从母亲魏夫人的要求,娶了来自魏国的夫人。但武王早逝。昭王继位,其母宣太后为楚国王女,因此昭王理所应当迎娶了楚国王女为夫人。】

【到这个阶段,以宣太后为核心的楚系外戚在秦国朝堂上占据高位,而宣太后也致力于将秦楚联姻进行下去。孝文王能继太子位,原因就是在于他娶了华阳夫人,而华阳夫人是宣太后的侄女。宣太后的构想是:自己去世后,以华阳夫人为楚系外戚的核心,继续控制秦国朝堂;华阳夫人生下具有楚系血脉的儿子,再继位秦王。遗憾的是华阳夫人没有子嗣。所以她选择了庄襄王过继,这才有了嬴政继位的可能。】

【然而庄襄王有生母,其生母为夏太后,夏属于韩国后裔,因为夏朝灭亡依旧有封地,而这块封地被战国时代的韩国所持有。战国时代各公子王孙的妃嫔要么是其他国家的王室女子,要么是本国贵族。所以夏太后背靠韩国,依旧有势力。于是夏太后为庄襄王选中的妻子来自韩国王女,生下成蟜。】

【夏太后属于韩国外戚一系的原因还有一个,成蟜十五岁出使韩国,动动嘴皮子就获得了韩国大片土地划给秦国,因此成蟜得到封地。秦律,无功不得封爵。】

【庄襄王执政三年去世,嬴政登基。而嬴政背后的支持者有其母赵姬和吕不韦代表的赵系外戚,还有华阳夫人代表的楚系外戚,而夏太后一定会支持与自己血脉相近的成蟜。】

【嬴政登基后,后宫中三位太后:华阳夫人,楚系外戚;夏太后,韩系外戚;赵姬,赵氏外戚她们三位分别代表了秦国朝堂上的三股势力。其中虽然楚系外戚是最强大,最根深蒂固的一支,但依然有钳制,不至于脱缰。然而,夏太后早逝,成蟜做乱很快被镇压代表了韩系外戚的最后一博,韩系外戚衰落。赵姬、吕不韦因为嫪毐之乱被牵连,赵姬被放逐雍城后被嬴政请回;吕不韦流放巴蜀,在恐惧中自尽。】

嬴政颔首,年幼之时,母亲在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