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0(1 / 2)

彻尾的暴君——他破坏了秦律,这是秦国灭亡的导火线。】

第48章 第 48 章

【喊出反秦第一声的是陈胜和吴广。秦二世元年, 陈胜和吴广等900余人被押送到渔阳戍边,到达蓟县大泽乡时,连天暴雨, 不能前行。而当时秦律规定不能如约到达的人都要被处死, 于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陈胜和吴广杀掉了押送的官兵, 喊出了那句响彻古今的‘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起义军攻克大泽乡, 在陈县建立政权。至此各地纷纷效仿。】

“不可能!”李斯对律令最为熟悉,脱口道:“《徭律》中规定迟到三五天, 由文书责骂教导两句;迟到十天, 罚一个盾牌钱,迟到半个月罚一副盔甲钱, 如果没有去戍边罚两副盔甲钱就算了。许多富户都是干脆不去戍边,直接缴纳钱财布匹。而遇到大雨,无法行走, 则免除责罚。”

“丞相可知一副甲胄的钱对于黔首而言也并非小数目,1344个钱!”淳于越来秦国时见过戍边黔首的惨状, 押送官兵残暴,对黔首非打即骂;戍边艰苦, 一年下来十有八九有去无回, 回去的也是体无完肤。

蒙恬在军中, 对戍边甲胄之事最为熟悉, 算了算, 惊叹道:“一副甲胄的钱相当于一个公士一年的收入!”一个公士按例一年有50石粮食。他一直觉得这种处罚太重了, 来戍边的都是穷苦人,怎么可能拿得出那么多钱。可秦律就是这样规定的, 连陛下都遵循秦律,他也无计可施。

扶苏叹息道:“丰收之年,30钱能买一石米,一石米能供一户三口之家食用一个月。”他悄然瞥了两眼嬴政的神色,只见嬴政凝神看着天幕,薄唇紧抿。扶苏不知道自己的心愿能不能实现:修缮秦律,废除肉刑,减轻责罚。

【按照嬴政时代的秦律,陈胜他们当然罪不至死,也不会有责罚。但是胡亥改了秦律。赵高说‘只有除掉了先帝提拔的人,重用忠心新帝的人,新帝才能高枕无忧’。李斯为表忠心,赶紧上书《行督责书》‘收税越多,官员越贤明’公然鼓励官吏欺压搜刮百姓!】

【胡亥严重破坏了秦律,更要命的是他不是将秦律修正到一条光明之路来,而是一条道走到黑。】

【于是,更改律令后的秦国‘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赋敛愈重,戍徭无已。’从朝堂到民间,整个国家再也无力承受君王的暴政。再经过三年混战,当时的华夏简直是人间炼狱,百姓穷困不堪。刘邦登基的时候,都凑不出4匹颜色一样的马。皇帝都这样,何况百姓?】

“4匹同色马都没有吗?”嬴政很难想象皇帝缺衣断食的场景。他一出生就是王室贵胄,尽管年幼之时在赵国受尽赵人脸色,整日担惊受怕,生怕被赵人秘密杀害,阻拦回秦,不过有赖于外祖一家的庇佑,虽然不是锦衣玉食,但也衣食无忧。

【华夏人一直是坚韧的,只要还有一口气再,都不会反抗。这些可爱的人,只要有一口吃食,都会拼死孝忠君王。君王的锦衣华服,权势滔天是由万千百姓供奉的!百姓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秦国强大有赖于商鞅变法,变法让秦国成为战国时代最强盛的国家,但统一华夏后的秦国千疮百孔,需要休养生息。如果继续按照法家的精神执政,那么秦国这匹脱缰的野马一定会滚落悬崖,摔得粉身碎骨。】

【秦国盛极至衰是源于嬴政穷兵黩武,大兴土木,不惜民力。尽管穷兵黩武、大兴土木有维护稳定的必然性,可确实耗尽了国家的生命力。民力确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需要统治者珍惜百姓,百姓富足自然会拥护君主,自然会保家卫国。如果过度疲民,那民力就会从根源上衰竭。这时就不能阻止天下英雄俱反了。】

【秦国灭亡导火索则是胡亥更改律令,为非作歹,放纵享乐。完全是‘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样子。秦法严苛吗?对于两千年后的世人来说,秦法‘虽严且公,虽苛且正’,方方面面规定得非常详细,也就是说秦律之下的人被管束得非常严重。比如对私自搬动田间的界碑这种小事都有明确规定。诉讼、偷盗、斗殴、凶杀、拐卖孩子、乱丢垃圾、不可抗力、具体事件量刑等等方面细无巨细。同样秦律严苛,肉刑、耻辱刑非常多,动不动就斩、连坐,比如‘道路弃灰者,斩’。当时的秦律严苛是对于散漫惯了的山东六国而言,对于两千年后的人而言确实一大进步。只能说秦律是否严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秦律暴露了一个重要的特点:不惜民力!如果犯一点小错就要被斩杀,断腿断手,那如果后来这人有了改正之心有该如何?所以秦律确实应该修正,给犯错的人一个改正的机会,刑罚不一定要折磨身体,不一定要用肉刑来表明执法的严谨公正。】

“珍惜民力?”这时嬴政思索过但一直找不到方向的问题。这分明就是儒家‘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若是偏向儒家,朝堂上的法家便立刻跳出来谏言,久而久之他也不再深究了。

李斯脸色煞白,这分明是批判商君变法!可儒家所谈虚无缥缈,唯有他法家一心务实,确切解决君王所需。而且君王只需要高居九宸,维持各方平衡,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