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7(1 / 2)

六州歌头 1188 字 2个月前

很快屋门便从里打开,一个约摸三十多岁穿着麻衣的中年男人出现在众人面前。

“县尊。”那老者恭敬地叫道,把巡视稻田的结果以及贺今行两人的情况都说明白了。

县尊听完,让他们带着琉璃灯回家,然后把贺今行两人叫进屋。

屋中间隔了道质地实厚的青布帘子,县令到帘子后面去了片刻,出来道:“我乃江阴县县令莫问。说吧,你们从哪里来,是什么人。”

“原来您就是莫弃争莫大人。”贺今行在筛选文书誊抄公文时对这位“铁板县令”的事迹略有所闻,拱手作礼:“我是江南路巡安钦差副使,中书省中书舍人,贺旻。于昨日傍晚在白浪矶沙堤救险时不慎落水,这位是我的朋友,为救我而跟着跳水。”

“白浪矶的堤又垮了?”莫弃争眉头紧锁,说:“你既是钦差副使,职使重要,得赶紧回去才行。”

“我正有此意。”贺今行说:“原本钦差与齐制台议定在十日内筹集四十万两用于采购赈灾粮,但昨日下午我意外知晓江南四州的常平仓存粮已经岌岌可危,完全不足以支撑到廿十,赈济方案与筹款买粮计划都要尽快进行调整。然而我还未将这个消息告知钦差大人,所以必须尽快赶回去。”

莫弃争稍稍提高了声音:“你意外得知常平仓存粮不足的消息,且钦差还不知道,你是说总督府、布政使和按察使三衙门联合欺上瞒下?”

贺今行颔首,“江南路上报朝廷的奏表里确切写明江南四州的存粮足够赈济二十日,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若你所说是真,那岂非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无粮可赈的局面?”莫弃争手握成拳来回走了两步,“但我不能只听你一面之词,淮州的义仓就在我江阴县附近,我明日便打申请前去查看。”

“既有地利,能实地查看最好,望莫大人看过之后将义仓的情形去信告知于钦差。另外,淮州与临州隔江而望,还请莫大人借条船于我,就算此时不便,我等一早也得走。”

“自当如此。”莫弃争答应了。

安静片刻,贺今行想起来此的目的之一,又面带歉色地说:“实在对不住,我和我的朋友压坏的稻苗共有十二株,该赔偿多少我们先赔给您。”

他说着便要掏钱,然而摸遍全身,都没有找到先前随身携带的一点碎银。他顿时有些脸热,想到脖子上挂着的绿松石,但那是星央送给他的,且只在边境流通,遂放弃,再绞尽脑汁地想还有什么可以换钱的东西。

“我有钱。”秦幼合及时地说,他拿出一块贴身佩戴的玉珏递给莫弃争,“没银两,但这块是和田玉,应该够了。”

莫弃争却没接,摇头道:“虽然我确实心痛损失的稻苗,但天灾不可避,你二人又为救堤而落水,实在不该苛责。”

秦幼合急道:“你拿着呀,虽然不是现银,但可以当了,再去买粮食。你们不是缺粮吗?大半夜的都要去巡稻田,就当我捐的行不行?”

他上前一步,直接塞到了对方手里。

贺今行看他急得出了额汗,跟着劝道:“幼合是真心想为百姓做贡献,请莫大人收下吧。”

莫弃争将那块玉握在手里,叹道:“也罢,就充做公费,专用于赈济。多谢这位年轻人。”说罢退后一步,拱手深揖。

“不用、不用。”难得有个正经人这么正经地向他道谢,秦幼合手忙脚乱地还礼。

贺今行看着他笑道:“还好有你救场。但损失是你我一同造成,赔偿、捐赠都好,你我都要一人一半,我那一半日后领了俸禄再还你。”

“你也损我。”秦幼合小声地抱怨,但眸光闪闪,显然很高兴。

这时,帘后走出一名妇人,抱着一叠衣物,叫了一声“相公”。

“这是拙荆。”莫弃争向少年们介绍,然后接过衣物递给他们,“都是我的旧衣,还望两位不嫌弃,权且先换一换。”

“莫夫人。”少年们赶紧低头作揖,那妇人也低头还礼,很快又进去了。他们才捧过衣物,连声说谢。

莫弃争摆手,熟练地将屋中的饭桌和几条长凳拼到一起,“实在抱歉,我老娘也在里面,没有多的地方,两位就在这儿将就一晚罢。”

两个人、甚至三个人挤半个屋子,秦幼合震惊无比,下意识地脱口问:“你是县令,就住这一间草屋?”话落又立即摇头,“我没有看不起的意思。”

“无碍。我江阴县大半辖地都沿河,洪水一来,包括县城在内就被淹没了大半。”莫弃争已看出他是富贵人家的少爷,并不在意,解释道:“只有这一片坡地没有被淹的风险,所以我就带领县城百姓在这里临时搭建了草屋,一家一间。”

“全城被淹吗?”贺今行亦感到震惊,快速问:“受灾竟如此严重,灾情如何?”

莫弃争说:“好在发现得早,大家紧赶慢赶都跑出来了,没出人命,甚至部分人家还抢出了些财产。我县的义仓就在坡顶上,粮储充实,大家每日紧着吃也能吃两三个月;前几日县里的青壮们又下去收了些稻苗回来,大半都已经寻田插下去,到秋收,也不怕没粮食接续。总而言之,是有惊无险。等洪水慢慢退了,大家回去重整家园,就能渡过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