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2(1 / 2)

六州歌头 1172 字 2个月前

议,并派来一名属官协助。他与康知州便前往总督府调出各州灾情相关案卷,参照上峰意见做出最终计划,而后再联系其他衙门进行动员落实。

如此脚不沾地忙了一昼夜,终于在第三日做齐准备,将第一批捐赠物资装船开运。

一行人在码头目送一条条货船驶向江南各地,日晴风正好,哪怕出了一身大汗,心中仍觉十分畅快。

康知州感慨道:“有朝廷扶持,有各方相助,我江南的民生一定能快速地恢复过来。”

“一定会的。”贺今行亦感到高兴。

他这些时日走了不少地方,所见所闻开阔许多。江南虽商人众多,但绝大多数商人同农人一样,辛勤而坚韧,靠双手赚血汗钱。他毫不怀疑,只要他们能熬过这一段灾难,就一定能从头再起。

就像原上青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港口另一边,前往稷州的粮船预备出发。王老伯一大早就带着行李在码头外等着,贺今行请他过来,就要再次上路。

康知州顺道给他们送行,拱手道:“我会随时注意各州县的反馈,并切实进行调整,有什么问题也会及时请示许大人与侯爷,小贺大人不必担心。某不多言,就预祝小贺大人此行一帆风顺。”

“借大人吉言。”贺今行还礼,“下官亦祝愿康大人畅行无碍。”

前者似有动容,嘴唇张了几回,但最终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看着他们登船,待航船出港才归。

船队过白浪矶,便转向淮州,绕行进汉中。

货船没有单独的客舱,但货舱都空着,贺今行特意找到最大的舷窗,远远地望向太平荡。

同船而行的还有汉中路布政使,跟他一道看了半晌,才说:“琦年能遇到小贺大人,是他的幸事。他一贯谨小慎微,虽未明言,但心底是十分感激你的。小贺大人勿要见怪。”

“下官只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顺手而为,不足挂齿。”贺今行并不在意对方是否感激他,只要能好好做官为民办事就行,况且他只是起个助推的作用,“若非康大人始终不渝,也不会有厚积薄发的机会。”

“时来运转,有时候需要的正是一个契机,不论大小,但一定要有。”布政使为好友打了圆场,见他真的不放在心上,便也不再多提。转而看着窗外的山水道:“太平大坝垮了,往来总是没有以前便利啊。绕淮州这一大圈,起码要多出半日的行程。”

“航运是其一。没了大坝拦截,日后再起洪水,从汉中下来,就是一马平川。若洪峰猛烈,直接淹到临州也未必不可能。”贺今行正是为此而担忧。

据他所知,许轻名与嬴淳懿皆提过重修大坝的想法,也应该向朝廷上过奏折,然而直到目前为止,都尚未有任何相关的后续。

虽然朝廷应当不可能放着大坝不管,但只要没有具体的章程落实下来,那所有说辞都算不得数。

可为什么朝廷迟迟没有提起呢?

因为国库亏空,拿不出钱?抑或还有其他原因?

船只渐渐改向,与太平荡侧身而过。

烈日之下,隐约可见瀑布两边的崖壁上有许多细小的黑点。

凿石搬山,需日复一日,久久为功。

贺今行这一回不从那里经过,只能在心中默默地与自己的同窗江与疏打了个招呼。

抵达稷州境内的汕浪矶之后,布政使换船续行回遂州,他则带着王老伯上岸。

码头仍是粮袋堆成山,挑夫排着队喊着号子来回搬运,过往旅人依旧不耐炎热神色疲累。

日头十分毒辣,往边上的茶棚歇歇脚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

贺今行付了茶钱,转头就见王老伯端着一碗茶,倏忽间老泪纵横。

往事难堪回首,愁如江水东流。

他自然知晓原因,心也随之变得沉重,正搜肠刮肚如何才能安慰老人,却听身后传来一声“贺大人”。

是在此押粮的苏宝乐。对方一面拿丝帕擦着脑门儿上的汗水,一面打量着他说:“上一趟我在稷州还有些事,就没跟着去,听说贺大人差点出事了,现在看,没事儿吧?”

贺今行不明所以,如实答道:“多谢你的关心,我没事。”

“那就好,你在这儿歇,我还得去看着装船。”苏宝乐说完,高声叫茶棚掌柜让其把两人的花费都算在自己账上,便再度离开。

行色匆匆,言语直接,似乎当真只是单纯地来打个招呼。

他不多想,把注意力放回王老伯身上,后者已经揩去了眼泪。

“我记得去年在这里遇到的,除了小贺大人,还有个年轻人。我和孙孙们就是坐他的船到江南,也是个好人呐。”老人叹了一声。

贺今行想到他说的那个年轻人,竟不知该怎么接话,最终只轻轻点头,陪着对方静坐半晌。

待歇够了,便出码头租辆马车,顺着黍水下遥陵。

六月正是夏稻收成的时节,重明湖千顷碧水荡漾,沿岸广袤的农田一片金黄,随处可见打谷的队伍。

贺今行循着记忆指路,找到王老伯所在的村子;到了地方,再跟着老人去找村长。

村长一大把白发,已挥不动锄头,在院子里扎竹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