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宰相父雪中迎接宰相子(2 / 4)

大唐天将军 落叶凋谢 2646 字 3个月前

贵如果反对糊名,立刻会被口诛笔伐。

糊名制明显是根据李林甫「野无遗贤」而设,会对李林甫造成一定打击。

「此实施起来,恐有困难。」

裴宽眉头一皱,他是闻喜裴氏,当然知道他们这个姓氏就是加分项。

糊名制度下,糊住五姓七望,糊住裴杨韦杜,糊住关中贵族。

哪怕有野无遗贤事件,这些大族也会十分不愿。

「时机已至。现在当趁着一些士族子弟对野无遗贤之事怨恨,尽早糊名,否则机会就难找了。」

「以前左相在任润州司马的时候,为人清廉刚正,当时有官吏送你鹿肉,知道你不收,悄悄放下肉就走。你无处退礼,于是就将鹿肉埋在后院中。汉代名臣羊续庭前悬鱼,都不过如此!」

「世人一向称赞左相,所以我才与左相一同商议为国的大事件。你仔细考虑一下,我希望与左相联手处理此事,流芳百世。」

李瑄没有让裴宽立刻答覆,给裴宽一定时间考虑考虑。

在群相的制度下,有两个宰相共同推行一件事情,就能对另一位宰相进行压制。

他要拉拢裴宽,在某些事情上,完成统一战线。

「不用考虑了!有章程以后,不论是中书门下堂,还是朝堂。我都会支持李相的决策。」

裴宽十分果决地同意科举糊名。

正如李瑄对他的夸赞一样,他这一生从不贪污受贿,所以能到这个位置。

真正有才华的人,不需要姓氏为其加分。

「有左相的支持,大唐的前途更为光明。」

李瑄心中已经在想如何去实施。

向裴宽拜别以后,李瑄来到华清宫一带吏部的衙门。

尚书省六部之首,掌全国文职官员任免丶铨选丶勋封丶考课丶升降丶调动等。

在开元二十四年以前,吏部还主持科举,但以后将科举的主试权交给礼部。

吏部下设吏部司丶司封司丶司勋司丶考功司,各自职属不同。

其各司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如吏部司郎中,属于吏部除了尚书和侍郎以外权力最大的人。

吏部司主事四人,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制书令史十四人,甲库令史十一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司封司主事二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司勋司主事四人,令史三十三人,书令史六十七人,掌固四人;考功主事三人,令史十五人,书令史三十人,掌固四人。

从这些能看出吏部的庞大。这些都是朝廷命官,另外还有一些刀笔吏丶流外官,加上郎中等各种职位,连中书省丶门下省的人数,都不及吏部。

「拜见李相!」

李瑄冒雪来到吏部衙门以后,吏部侍郎李彭年率领吏部百官出衙门迎接李瑄。

吏部侍郎设两人,但现在只有李彭年一个吏部侍郎。

李彭年善于剖析,只治吏的才干。

「办公时间,诸位不必多礼。回衙门处事吧!」

李瑄让李彭年和裴遵庆等吏部官吏免礼。

他初来乍到,许多事情还需要了解。

一般兼任尚书的宰相,都会把本部尚书事,托付给侍郎。

李瑄虽然不任中书丶门下,但他需要推行新法,一定比左相右相还忙碌。

而且李瑄不相信李彭年。

因为李彭年与李林甫关系非常好,是靠拢李林甫的一员。

毕竟李林甫曾任吏部尚书,是李彭年的顶头上司。

原来的吏部侍郎宋遥和苗晋卿因「曳白」事件被贬出长安后,李林甫就把吏部的事情交给李彭年。

李瑄又不能无缘无故免去李彭年的职务,所以要暂时坐镇吏部。

实在不行就再推荐一名吏部侍郎,逐步架空李彭年。

在众官吏的拥护下,李瑄进入吏部衙门。

李瑄仔细听李彭年为他介绍的吏部事宜。

虽李彭年与李林甫关系甚好,又在心里反对李瑄的新法,但表面上他毕恭毕敬,说话客客气气。

李瑄连李林甫都敢当朝去怼,更何况是一个侍郎。

「新法即将推行,以后吏部的考核,新法也要算入。」

李瑄听完汇报以后,向李彭年说道。

「遵相公之命!」

李彭年非常识时务地点头。

只要李瑄在吏部,不论吩咐什麽,他就会干什麽。

但在朝堂上,他会跟随李林甫。

这样虽然会很难受,但只要不被李瑄揪住把柄,李瑄就拿他没办法。

李瑄也心知肚明。

他要看以后李彭年在朝堂上的表现,如果再吃里扒外,李瑄必然会找机会整他。

「裴员外,上次你觉得我的策令不达,这次的常平新法何如?」

吏部官吏回到自己的官署后,李瑄叫来吏部司员外郎裴遵庆,并向他询问道。

「下官无法评价!」

裴遵庆低头没有作答。

实际上他的言语,也已经给李瑄答案。

「治国先治吏,所以吏部责任重大。但全国地方官吏的吏治和风气,有散漫腐朽,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裴员外这段时间想一个整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