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回纥的妥协,大唐月报(2 / 4)

大唐天将军 落叶凋谢 3240 字 1个月前

李瑄要考虑的。

洛阳,紫薇城,中书省。

李瑄与李泌在堂中交谈论政。

他已经告诉李泌前往范阳任太守的事宜。

李泌没有拒绝。

既已平定叛乱,李瑄一心强国富民,他愿助一臂之力,稳固北地四郡局势。

等河南丶河北诸郡太守到洛阳经过一番商议后,李泌就会出发。

这段时间,李瑄令锦衣卫指挥使廖峥嵘加紧构建河北地区的锦衣卫体系。

锦衣卫可以仅次于边关军情,动用驿站,将消息传递到李瑄手中。

「河西走廊已传来消息,回纥以为安禄山被杀,果然不敢继续南下河西走廊和西进西域。默延啜只是召诸部在郁督军山举行盟会,并派使入唐。」

召李泌入洛阳中书堂后,李瑄将刚得到的军令分享给李泌。

默延啜还和历史上一样,非常谨慎。

不久前,李瑄本想让敦煌都督郭虚己丶武威都督李朱师一起,对付随时南下的回纥。

李泌略施小计,就吓唬住默延啜,使其投鼠忌器,不敢南下。

如果挑衅大唐,恰值安禄山覆灭,李瑄一定会进攻回纥。

即便占领河西走廊也无法守住。

主要是默延啜被「天将军」的气势吓住,打心底认为安禄山难以挡住李瑄的十几万铁骑。

「回纥派使为试探,可惜我大唐已经剿灭安禄山,回纥错过取河西走廊的最佳时机。不过他们也是幸运的,如果真占领河西走廊,将承受秦王雷霆之怒。」

李泌向李瑄说道。

「多事之秋,少几战也是好事。格定天下的时候,大唐需要处理内部事宜,休养生息。」

李瑄向李泌回答道。

安禄山之乱,使大唐的矛盾直接浮于表面。

李瑄不希望大刀阔斧改革的时候,再进行一次调兵遣将的大战。

即便是一些征伐,仅靠边军都督足矣。

「秦王有此心意,大唐中兴指日可待。」

李泌虽是道家,但推崇「强干」丶「务实」。

他不单单精研易象,也博涉经史,善作文章,尤工于诗。

因此,李泌在谋略和随机应变上十分强。

如李泌这样的臣子,一定要遇到伯乐。

如果建言献策不听,君主又听信谗言,李泌会很被动。

也正是因为道家无为,使李泌不善于辩解,更不善于为自己辩解。也不会工于心计,用阴谋算计别人。

这使得历史上的贪官丶权臣,动不动都能踩李泌一脚。

「最近有人劝说我处死投降安禄山的太守丶县令,以及在东都洛阳为官的达奚珣等官吏,先生如何看?」

李瑄向李泌问道。

李隆基执政生涯中五次到达洛阳,累计长达十年时间,那时朝廷的中枢会从长安迁至洛阳,包括科举丶典礼全部在洛阳进行,是名副其实的东都。

只是开元后期以后,广运潭的出现,缓解了长安粮食压力,而且李隆基「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连早朝都不上,根本没有心思再长途跋涉。

洛阳不仅有众多李隆基遗落丶忘掉的妃子丶宫女,还有众多官吏。

这些官吏中除了比较刚烈洛阳留守李憕丶中丞卢奕丶采访使判官蒋清已经被安禄山砍头。

剩下的河南尹达奚珣等洛阳官吏,还有一些退休在洛阳养老,但凡有点威望,都被安禄山拉出当伪官。

抗旨不尊,就一刀砍死。

许多人裹挟之中,不得不成为伪官。

「如张介然丶崔无詖那样名垂青史的官吏自然要追封。但国家不可能都是这样宁死不屈的高尚者。如果没有犯下罪恶,罢官即可。」

不管是什麽时候,李泌从来不会提倡杀戮。

这种问题问李泌,李瑄大概已经猜出李泌要说什麽。

「本王也这麽认为。如果不是彻底依附安禄山,我不会杀他们,但也不会再用他们。」

李瑄点了点头。

他和达奚珣是政敌,他当宰相的时候老小子一直和他作为。

但李瑄没有趁机报复。

把这些东都官吏清退,李瑄会裁剪一些不必要的官员。

主要是洛阳令丶河南尹这几个衙门全备。

「秦王英明!」

李泌难得恭惟李瑄一声。

「此次平定安禄山叛乱,意义重大,更主要是去掉节度使,防止藩镇割据的局面发生。为防止将领权势过大,我会逐步收回将领都召兵权,军饷由朝廷发放,粮食周围诸郡县供应。都督不能长守,任期满调离更换。」

「然天高皇帝远,再周密的计划,也会出现疏漏。我准备创立报纸,每一期报纸,都会优先发放诸军,由军中典军,向士卒宣读报纸上的内容。」

李瑄提出他的忧虑,又从桌上展开一份「报纸」。

此报纸宽一尺八寸,高一尺两寸。

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大小字体,甚至还有红色的字体。

最上方是李瑄用「天骨鹤体」写的「大唐月报」四个大字。

其他字体,都楷书,有隶书,而且明显不是一个人写的。

在李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