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疑问,如果乔喻真能成功,这将是菲尔兹奖级的成果。
自然也引起了三位大佬的兴趣。素数的研究本就是一个数论问题,如果乔喻提出的理论真有用的话,意味着他们的研究将又多了一套全新的理论工具。
尤其是如果能无障碍的使用几何方法来解决数论问题,本就是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跟关键领域之一。
毕竟几何是这能为数论提供许多高度抽象且强大的工具。
「那个—————这个理论方便说说吗?」詹姆斯·梅纳德慎重的问了句。
毕竟在整个学术界,向第三人了解他人还没正式发表的研究成果,多少是有些说不过去的。
不过如果只是一个大概的方向不涉及到证明细节方面的东西倒是无所谓。
所以张远堂很自然的点了点头。
乔喻之后的工作他并没有参与进去,细节他也不知道。
「乔喻提出了一个广义模态数论公理体系。具体来说就是把每个自然数都能映射到一个模态空间里。这一过程就叫模态映射。
他定义了对应常规数的结构。包含了基础数的集合,整数丶分数丶实数皆包含在内。具备模态数的依赖性跟模态数的自指性,我用等差数列给你们举个例子......」
就这样,张远堂花费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把乔喻的大概构思讲了一遍。
一个很笼统的框架。
听完之后,三位教授同时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没办法,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构思,想要凭藉简单的讲解去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内容,还是很难的。
不过大家都能听懂这其中的意义。
「等等,这种模态映射我能理解。但既然乔喻的野心那麽大,这个框架肯定是跨越多维度模态框架的,这就有一个问题。
有很多模态映射会是非线性且不可逆的,这意味着经典数论方法反而无法直接在框架内应用,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陶轩之思考片刻后,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张远堂摊了摊手,答道:「我并不是很了解他处理的细节。我也不好仔细问。不过乔喻是应该有解决办法的。
我记得他简单解释过,他构建了一个超模态算子矩阵,跟传统的矩阵不同,
矩阵中的元素不仅是数组或者线性算子。
而是一个由多重映射和自指关系构成的模态算子。所以每个算子矩阵具有双重维度,普通维度和模态维度。
其中模态维度就可以用于表示矩阵在不同模态空间中的映射。哪怕这种映射是非线性且不可逆的。」
张远堂的回答并不是那麽详细,他知道乔喻构建了一个这样的矩阵,但他的确不知道更详细的东西。
那天乔喻拿出了他的这个构思,大家简单讨论之后,第二天他就从华夏回离开了,回到了西半球。
并不是不想多留两天,主要是燕北大学那边也没要多留他,他自然也不好意思一直留在那里。
其实田言真跟他谈过一次,可以回燕北大学任教,或者在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取得一个职位,只是张远堂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这个想法—————-很大胆,似乎也的确有效。数论跟几何整体性的统合——----甚至可能不止是数论与几何,当然我是指他真能够成功的话。」
詹姆斯·梅纳德仔细思考半响后,开口说道。
情绪很复杂,正如之前说的那样,如果乔喻成功的话,这毫无疑问又是个菲尔兹奖成果。
这些有天赋的家伙们就是总能如此的不讲道理。
「难怪彼得·舒尔茨跟乔喻很投缘,他们走了同一条路。」陶轩之感慨道。
这感慨很贴切。
毫无疑问陶轩之跟彼得·舒尔茨都是年轻一代的惊才绝艳之辈。不过两人被菲尔兹奖所承认的原因完全不同。
彼得·舒尔茨靠的搭建了一个全新的体系,而陶轩之则是靠解决了一个重要数学难题。两人走了不同的路子,现在看来,乔喻也想走彼得·舒尔茨的路子。
「其实不一定。据我所知,乔喻设计这个框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证明李生素数猜想。或许这个框架搭建好之后他就会向李生素数猜想发起冲击。
也就是说,他也许会既搭建了一个能够给数学指引方向的纲领体系,同时又解决一系列数论问题,也许他能把你们两条路结合起来。
而且这很有可能。毕竟他已经为几何朗兰兹猜想的证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真的,我想过可能会面对挑战,但没想到挑战者会这麽年轻。」
张远堂发表了不同意见。
他跟乔喻面对面的聊过,比其他人更清楚跟乔喻探讨起学术问题时的压迫感。最开始一些粗浅的问题,他能很快想到如何回答。
但随着之后讨论越来越深入,他是真的很难招架。最关键的是乔喻的发问总能直指问题的核心,甚至带着他去思考一些更深入的东西。
所以讨论的越深入,越能感觉到那种压迫性。至于第二天,当他打算应对来自年轻人的挑战时,这个框架直接砸在他眼前,让他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所以他很乐意让陶